2017 国际同行评审会议报告:编辑部与同行评审流程创新

系列:
06
2017 国际同行评审会议报告:编辑部与同行评审流程创新

【意得辑企业沟通经理 Hridey Manghwani 正在美国芝加哥出席 2017 国际同行评审会议,以下是由 Hridey 观点写成的第三天会议报告。】

2017 国际同行评审会议终于在第三天将重心转到同行评审创新和新趋势,相较于第一天和第二天着重在临床试验,第三天则是充满了科研出版其他领域和流程相关创新的讨论,其中编辑部和同行评审流程创新的课堂特别有意思,多家期刊分享了自家实施流程创新后所造成的影响的数据。

来自爱丁堡大学的 Malcolm Macleod 首先带来自然出版集团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 针对生物医学研究报告的编辑部流程修改造成的影响,该研究分析 NPG 期刊所发表的生命科学文章,这些期刊在 2013 年 5 月起,要求所有的作者在递交修改稿的时候,都必须要提交检查表,研究调查在施行这个政策前后的文章发表内容四点比例变化:随机信息、盲法、样本量和排除条件,这四点都是要消除体内研究的报告偏见。研究得出的结论为落实检查表之后,这四点的报告信息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编辑部流程还是有改善空间。

Peer Review Congress 2017

接着 PLOS 的 Elizabeth Seiver 分享期刊署名同行评审的评估和经验,在署名同行评审中,审稿人会公开自己的身份让作者知道。研究分析《PLOS One》、《PLOS Medicine》和《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在 2013 年中至 2016 年底的审稿署名数据,在分析了 45 万笔审稿中,仅有 7.7% 是署名的,而作者、审稿人甚至不同研究圈的人对审稿署名的看法及反应各有不同。

《PLOS Medicine》素有审稿署名传统,而《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尽管对开放同行评审相当熟悉,但对审稿署名则抱持保守态度。Elizabeth Seiver 最后鼓励其他期刊采用署名审稿,并建议期刊直接要求审稿人署名有助于推进落实,除了署名诱因外,说明署名的好处,沟通作者的想法让审稿人知道,都能说服审稿人在自己的审稿报告中署名。

Peer Review Congress 2017

ORCID 的 Alice Meadows 接着站上讲台,讲述永久识别码 (persistent identifiers, PIDs) 的用处和在同行评审中使用 ORCID。她分享了早期的两个分析结果,一个是关于采用 ORCID 识别码的情况,另一个是与 ORCID 相关的同行评审功能采用情况检讨,分析总结道,PIDs 在一般情况和同行评审中的使用依领域和国家各有不同,从收到的审稿人初步反馈看来,他们有感受到将同行评审与 ORCID iD 相连接在一起的价值,但他们对这些连接的了解非常低,这显示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宣传。未来希望在同行评审流程能更加广泛采用 ORCID,进而解决审稿工作认可问题。

Peer Review Congress 2017

最后一个进行简报的是 BMJ 的 Sara Schroter。BMJ 想要检查整合病患同行评审到传统同行评审流程中的可行性,这个简报兴许是第三天最引人入胜的创新。除了比较病患审稿和传统审稿的审稿接受率和完成率之外,也调查了作者和审稿人对病患审稿的看法。

Peer Review Congress 2017

结果指出病患审稿人和传统同行评审并行是可行的,有些期刊编辑认为此做法有好处,而病患和照护人士则认为这么做很重要,未来的定性研究会再评估病患审稿对论文修改的价值。简报结束后,有非常热烈的讨论,点出病患审稿可能的缺陷,例如病患资格,这次的研究中并没有包含这项,但所有人都同意病患的经验和看法能对任何研究带来宝贵的信息。

下午的议程将讨论发表前和发表后的议题,请见下篇会议报告。

意得辑专家视点 2017 国际同行评审会议报告: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