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icles
- Popular
约旦年轻科研人员因不良发表实践所遇到的挑战
刚开始科研生涯的研究人员虽然年轻又缺乏发表经验,但都志气满满地踏上科研发表之路,这是一条充满挫折、高低起伏的路,失望往往比成功来得多。这些科研人员遇到的部分挫折甚少被注意,编辑经常撰写社论探讨如何发表论文、遵守期刊规定或是做合适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很有用而且提供很多信息,但是,真正对刚开始科研生涯的研究人员有帮助的,是如何在拒稿后改善论文的技巧,特别是在“对我们的读者来说没有兴趣”这种一般原因的直接拒稿。
我有试着了解导致拒稿的原因,因为这深深地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生活,但我没能找到太多信息。人们对这方面的讨论不够,例如,西方的研究人员依稀知道发表偏见,但不一定会亲身遇到。
在发表领域中的期刊中,能发表在知名高分期刊是个梦想。你可能花一两年的时间做有基金支持的研究,这其中包含采购材料和设备、做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当然还有撰写论文。于是,我们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完成并撰写一个研究工作,接着,像约旦这样的国家,通常会遇到多重问题,面临更多困难。例如,因为资源有限缺乏研究基金,因为沉重的教学负担导致学术人员进行高素质研究的时间被压缩,还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成为表达研究想法和撰写可期刊发表的论文时的障碍。接下来是让目标期刊接受你的论文,这可能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这就是你初次进入学术发表领域的感受,一个不在乎你花了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完成研究的世界,即使你的研究很好,论文还是有可能轻易被拒。
这里有几个我跟同事遇到,但都没有人公开谈论过的问题:
1. 发表中的种族主义:我发现有很多好的研究被拒绝,仅仅是因为作者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例如中东,或欧洲(针对欧洲期刊)或美国(针对美国期刊)之外的地区。我自己跟单位中的很多研究人员都有遇到这个情况。在付出这么多努力后投稿遭到拒绝,最后发现期刊发表了比自己还差的研究,想必是因为作者来自期刊出版的国家或是西方国家,这着实很受挫。或者,有时候我会看到发表的文章有错误(错误有大有小),而我的文章则是被人拿了放大镜进行审查,就是要找出错误。
2. 喜好有名的科研人员署名作者:每个领域都有领先人士,他们的贡献是公认的。然而,即使他们的贡献已经过时或重复(我是根据经验这么说的),有他们署名的文章就意味着快速发表。
3. 让不是那么熟悉研究主题的人当审稿人:当审稿人的审稿意见显示出他对论文研究主题所知有限时,这真的很令人沮丧(更别说意见里面还有拼音错误),更糟糕的是,即便有其他审稿人认为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推荐接受,但编辑还是根据这个审稿人的看法决定拒稿。在我看来完全没有道理。
4. 编辑或编辑部对研究想法、方法或使用材料的偏见:很难对编辑或编辑部成员包庇的偏见提出申诉,因为这通常都是经过口耳相传或是这个人的同事所得知,虽然这也很令人伤心,但真的无能为力,因为这个人握有可以拒绝稿件的权力。
5. 没有任何说明直接拒稿: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假设你都仔细读过期刊的规定,确认符合期刊范畴,我发现只有编辑提供详细拒稿原因时,直接拒稿才是合理的。但大部分的时候(就我看来 95% 以上),拒稿信看起来都是根据编辑当天的“心情”如何,隐含了“你怎么会认为我会读你的文章!!!”的语气。我有很多这样子的邮件,表现出有些编辑是多么地不专业。他们不过是复制黏贴模版的内容就拒了你的稿件。我希望他们可以说出拒稿的原因,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让我改善论文,如果可以的话,推荐其他可以投稿的期刊。
以上是约旦刚开始科研生涯的研究人员遭遇的挫折。我怀疑: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的存在,还是只是我运气比较不好?西方国家或是美国的研究人员也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吗?我真的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