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view
- Popular
我发现了2000篇论文图像作假……
编辑注:论文图像作假的检测和鉴定是一大难题,“漏网之鱼”也必定存在。但 Elisabeth Bik 博士,同时也是 Microbiome Digest 博客的博主,却偏偏致力于这方面的“纠察”工作,目前,她已经发现了2000篇已发布的论文涉嫌图像作假,她甚至决定,将辞去工作一年,专注“学术纠察”。意得辑有幸与 Elisabeth 博士对话,以下是采访摘要。
一、您决定花大量时间去揭发论文中的图像造假和数据伪造,动力是什么?
一开始的时候,我在谷歌学术上搜一些论文的文字片段,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些涉嫌抄袭的论文。
其中一篇论文,我注意到,同一个 blot 在多个章节的图像里重复出现(有明显的造假痕迹),这篇文章在我举报之后就被撤回了。之后,我开始系统关注论文中的图像复用。
2014年是我业余从事“学术纠察”的第五年,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我们审阅了20000份带图的生物医学论文,结果发现,有约800份(4%)涉嫌图像复用或作假。
之后,我仍然密切关注学术圈的图像作假,并会集中关注某些期刊或研究人员,有时也会根据别人提供的线索。目前,我发现的问题论文已经超过2000份。
发现问题,反馈至相关的人或机构,这一工作耗时耗力,所以今年才决定辞了工作无偿从事“学术纠察”。
二、当作者们被指出在他们的文章中有违规行为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
刚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不会直接去联系作者,而是联系期刊或机构。
我在 PubPeer 上实名发帖,对一些论文指出问题,虽然作者能收到提示,但也鲜有人回应,即使得到回应,也常常是类似“谢谢指出,我们会纠正并写信给期刊,但论文得出的结论并不受到影响”。
也会遇到人身攻击,有作者的文章被我指出问题,结果把我的家庭住址给贴了出来;还有人提醒说,我的老东家可能会遇到法律上的麻烦。
三、对于软件检测论文不端,您觉得前景怎样?
查重软件越来越先进,出版商也爱用,但仍然需要人工来排除一些误判。比如方法、致谢这些部分某些措辞有雷同,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图片筛查,据我所知,这样的软件多数处于开发阶段,似乎也没有真的投入商用的案例。当然,对于技术开发商,这一块的确前景良好, David Acuna 这家公司就正在着力研发这样的软件。要是真能投入实际运用又省去大量人工介入,那必定具有重大意义。
四、您认为同行评审在杜绝不端行为方面有何作用?应该如何应对图像造假?
同行评审似乎没有普遍涉及图像造假。同行评审员也通常没有接受过此类培训,又或者不够重视这一问题。
此外,许多期刊没注意到的是,一些非学术机构或公司可能别有用心。我就见到过有的机构只有一两个人,然后批准了自己的研究,又或者没有公开的利益冲突声明。
五、技术上,您怎样识别图像造假?
我主要关注生物医学论文中的图像造假,鉴别时并没有使用特别高级的图像编辑软件,最常用到的就是 Mac 上默认的图片查看工具,调整对比度或明暗,确认某些细节。但毕竟有些造假手段高超,所以也一定有假图是我没看出来的。此时,我就特别希望有精确识别的软件帮助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