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对高级词汇的执念,祛行话后的论文可读性更佳

放下对高级词汇的执念,祛行话后的论文可读性更佳

如今OA期刊已属普遍,但开放获取仅是除去了客观的信息屏障,并不意味着读者能全数理解文章要义。研究论文语言正式,且有其特定写作格式,如非同行或科研从业者要想读懂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领会一篇论文的精神是需要专业储备的。无论是科研门外汉,还是跨领域的研究者,或许都难以一眼看透某项研究的问题点在哪里,抑或某项发现在其领域内的意义到底几何。配合学术文献中惯常使用的术语和行话一同服用,读来就更加晦涩了。

行话可以理解为与学科相关的专业词汇,当一篇文章中出现过多行话,可能会导致他人错读或读不懂的情况,以至不能完整地传达研究所含信息。此外,满篇“黑话”也容易给人留下不懂装懂虚头八脑的印象,严重时甚至还会令原创性成疑。

本文中提倡的写作法是对所有读者友好的,通过不用或少用术语、考虑不同受众的观感、辅以有效图片,令研究者言其所想,将研究影响推至最大化。

 

我们试图讲明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为研究找到更广受众是必要的?2)怎样写作才能让文章读来流畅且易懂?

将研究声量传到学界内外的重要性

关于论文为什么不能写完就甩手不管,有这样几个原因:

  • 以防研究结果被误读:让更多人知晓你的研究结果,能减少他人在不明情况下给出错误理解的几率。对那些与公众舆论相关的研究,这点影响又极为明显。
  •  提升研究可见性:更广的受众意味着潜在的名气,能令研究者在领域内获得更高声誉。
  • 促成合作:接着上面一条说,学术声誉通常又和基金发放、学界业界合作、参与政府项目等机会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  
  • 为人类带来真实益处:科研本就是以人类福祉为目的的,当公众能接触到、理解到你的研究,即是研究实现价值的时刻。此外,一旦科普工作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他们反过来也会更支持科研本身。

写作实操建议

下面我们就具体讲讲该怎么写。

1. 关注句子结构和文章架构

1.1精简句子和自然段

  • 长句不宜多,以每句话25个字为限;
  • 避免用复杂句型;
  • 每段的句子数量控制在五句内为宜。

1.2善用标题、副标题、要点条目功能

  • 标题与副标题的拟写标准是:有信息量但又不流于俗套;
  • 规范使用节标题和子节标题;
  • 在节标题和子节标题中加入关键词;
  • 巧妙使用“要点”功能,分条列出的信息要比大段文字更容易阅读。

2. 下笔时追求简练干脆

2.1别把事情想复杂了

  • 不用无谓的复杂单词及短语,尽量用平实的语言,准确、达意即可;
  • 不用没必要的术语,比如当你可以说river birds ,或许不必写riparian avifauna
  • 当使用术语是种必须,记得提供相应的解释;
  • 缩略语和首字母缩写需要谨慎使用,如某个词只出现一次则尽可能写全称;
  • 如使用缩写,在术语首次出现时需写清楚全称;
  • 汇总一张术语、缩写的词汇表;
  • 少用谚语和俚语。在国际学术语境中,论文的受众包括非母语研究者。英语中“once in a blue moon”有极为稀少的含义,但这种生动的表达对非母语读者不但不是加法,还有可能造成理解困难。

2.2有一种语言审美,叫做少即是多

  • 不说多余的话:不加不必要的字词,避免冗余;
  • 多用主动语态,少用被动语态;

 

 

  • 名词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英文语法中有把动词或形容词变名词的做法,但有时强行作名词化会让语言呆板不自然,这种变体则被成为“僵尸名词”。举例来说,“W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n XYZ.”这句话,即是“We investigated XYZ.”将“investigate”动词转名词后的句法。但其实这个情境下用动词并没有问题。
  • 翻译软件和写作工具仅是好帮手,实际写作中应有自己的判断。否则你会得到一些四不像的内容,比如把大数据译成“colossal information”,把随机值译成“irregular esteem”。

 

有读者意识

3.1留意敏感内容

  • 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得多留个心眼,看其是否冒犯到某一特定群体。

3.2使用普适语言

  • 普适考虑的点可以包括:种族、性别、宗教、性取向、是否残疾等。

4. 转换不同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 可以试着用类比和比喻来简化复杂的科学概念。比如在解释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时,我看到过有人将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比作交通事故中的道路紧急救援支持。
  • 用讲故事的方式让研究少点学术气、多点人情味。比如在介绍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时,不妨提一提近期的极端天气事件。
  • 借助图表、图像等视觉元素传达更复杂的观点及概念。
  • 针对上一条,图表的图例与题注需写清楚,让独立存在的图片也是完整不影响理解的。
  • 设计图表时,要为视障人士留有余地,比如某些配色方案对患有色弱的人极不友好,应当避免。
  • 善用lay summary和图文摘要。lay summary即一段带有介绍性质的简短话术,图文摘要则是精炼了研究机理及创新点的可视化图片,它们都能供人快速抓住研究精髓。

结语

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通复杂的学术概念反映了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好的学术写作富有逻辑、容易理解、顾及到更广泛受众的阅读体验。使用通俗语言写作不单只方便读者,当文章被看到、被读懂之后,写作者的研究得到曝光,是一种互利的过程。

学术传播不只发生于学界,让文章触到非研究者群体能产生社会层面的影响,而研究者与公众之间的朝夕交流接触正是这种影响的开端。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开展研究阶段

身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是最先也最令人兴奋的一步,如果你正处在这个发表阶段,欢迎订阅学习这个阶段该知道最佳实践,为成功发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