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科研人的 9 个习惯

高效能科研人的 9 个习惯

做科研可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同时进行多项工作,赶截止日期,处理事务性工作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迎难而上、保持高效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习惯,这些习惯能让你的科研人生变得更加轻松,并且帮助你成为一名高产高效的科研工作者。

ONE丨设定目标

如果你能设定一个明确且现实的目标,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奋斗,设定目标都能为其指明方向。同时,它还能让你明确你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从而让你保持前进的动力。

以下是设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一些要点。

  • 设定SMART目标。根据SMART目标管理原则,你的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S)、可量化性(M)、可行性(A)、相关性(R)和时间约束性(T)。请从这些方面来评价你定的目标是否是恰当的。
  • 目标要细化。把目标细化大有裨益,因为这样你能够更方便地管理那些较大的目标。同时,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之后,你都能获得持续的成就感。
  • 跟踪目标进度。定期检查你的表现和目标,这样才知道你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
  • 找个监督伙伴。有了这样的伙伴,你就能向其分享你的具体目标和进展,从而走上正轨。在理想情况下,这个人可以是你的同辈或是和你有着共同目标的人,这样一来你们还能互相督促激励。

TWO丨凡事有条理

如果你经常问自己“怎么一天又过去了?”,那么很有可能是时间在推着你走,而不是由你管控着自己的时间。当然,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确实每一天都会有很多日常工作要做,像是要取得科研进展、赶文章进度、掌握领域新动态、和合作者通信等等。但是,真正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完成任务的是他们工作的条理性。有了条理,才好一心多用、抓好重点而确保无所遗漏。

为了更高效地做科研,你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工作进行条理化。

  • 每日工作。给每一项工作都分配一天中某段特定的时间。例如,你可以在某段时间里写论文,这段时间可以是清晨,也可以在晚上,只要你觉得是有帮助的都可以。同样,你也可以把行政性的工作放在人比较懈怠的时间段,例如像午饭后的时间。
  • 数据管理。推荐使用数据管理工具来记录数据,你还可以通过文献管理软件或带注释的参考文献保存有用的文章和引用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你就能对它们了如指掌,做到随用随取。
  • 通信管理。在收件箱里创建文件夹,并对不同种类的电子邮件分配不同的规则,这样你就能更方便快速地读取或回复邮件。

THREE丨时间管理

不论是对于研究项目的良好运行,还是对于研究者的总体幸福感,有效的时间管理都至关重要。如果你不能较好地管理时间,很有可能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压力山大。长此以往,这甚至会导致职业倦怠。此外,其重要性还体现于只有做到了有效的时间管理,你才能在实验室外真正获得自己的个人生活。

管理时间的第一步是记录时间。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的生态学家梅根·达菲曾说:“要管理好时间,首先要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达菲女士她从做博士后开始记录时间,她当时就发现自己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刷新闻上。一旦知道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你就能决定哪些事情可以继续做,而哪些活动需要终止或者要控制一下了。

为了完成必需的任务,你可以采取以下这些策略。

  • 设置优先级。设置优先级能让你聚焦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可以利用像优先级矩阵这样的工具,基于紧迫性和关键性这两个标准,来确定你的工作重点。
  • 批量处理某些工作。邮件不要来一封,读一封,回一封,请用某段特定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 尽量外包或委托完成某些工作。这样,你才能为你真正喜欢的事情腾出时间和精力。

FOUR丨保持消息灵通

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只有随时了解工业和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你才不会落后于人。保持消息灵通还能带来一些新机遇,像是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发现有助于研究的信息,了解基金申请的新途径或是参加某个学术会议。只有保持消息灵通,科研工作者才更有力量掌控局势。

但是如何才能在繁忙的日程中找到时间阅读相关信息呢?除了以上推荐的时间管理技巧,还有以下这样一些建议。

  • 积少成多。每天花一点时间来了解相关的新闻和信息,就算只是茶歇时短暂的十分钟也可以。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学会速读。速读让你不用深究就能快速明白一段话的主旨要义。这样,你还能迅速识别出真正相关的信息,这对于信息爆炸的当下来说尤为重要。

FIVE丨保持前瞻性

前瞻性是指通过超前思考来保持先机。

这意味着对所有的研究需求都要进行深入思考,并确保这些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这还意味着要预先设想研究项目最终可能要面临的各种挑战,例如获得某个必要许可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拖延。此外,还要准备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有时,这还意味着要有一个备用计划,这样即使先前的计划失败了,你还能执行新的行动计划。

前瞻性还能有助于文章的发表。在写文章之前,你应该确定目标刊物,这样能节约时间,并能尽量让你的文章贴近该刊物所需的风格。你还应该提前知道刊物的审稿过程和撤稿规定,这样就算遇到破天荒的拖延情况,你也能很好地应对。你甚至还可以准备好一个备选的同行审稿人名单,这样,就算期刊编辑他们自己没能找到也没关系。

最后一点,前瞻性对你的事业也大有裨益。例如,如果你能预测到某种技术或方法在未来可能成为标准的做法,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应该着手学习那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了。

SIX丨搭建人脉

虽然说做具体的科研一般都要在实验室,但是其实科研的很多方面都发生在实验室外。不管你是哪个层次的研究者,建立实验室外的科研人脉网都相当重要,原因有以下这些。

  • 它能带来科研新可能。和其他科研工作者会面并了解他们所作的工作,这样能开阔你的视野,还可能会给你自身的科研带来新的见解和思路。
  • 它能提升科研可见度。与他人分享你的科研内容,能够让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给他们带来益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基石之一。
  • 它能通向科研新机遇。你现在建立的人脉可能变成你以后的科研机遇。正如墨尔本拉筹伯大学科研影响力研究中心的高级协调员韦德·凯利博士所说:“我能拿到(我)这份工作的原因就在于我过去一直都在努力建立我的人脉网,他们乐意帮我,也愿意跟我分享有关工作机会的信息。”
  • 它能促进科研亲密度。不论是好是坏,一个人经历的分享总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还能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变为可能。

当然,建立科研人脉网耗时费力,但是当今技术的发展使它变得方便多了。现实世界中的联系当然更为理想,但是,即使是通过问答论坛或是社交媒体平台建立的虚拟世界人脉,也可能有同样的价值。

SEVEN丨扬长避短

我们都有长处和短处,但是人只有在发挥所长时才能工作得最好。如果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那么你就能在日常工作中变得更为高效,在职业发展中也能成长得更为迅速。总有人是“晨型人”,也有另外一些人是“夜猫子”,这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可能擅长于构建网络、搜集数据,但是一到系统化存储这些数据的时候就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和正好擅长数据管理的人合作,达到双赢的效果。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的生态学家理查德·普里马克说,他只做那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工作。他认为,“长期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上,这样的职业规划是不会成功的。”高效的科研工作者明白他们的“地盘”在哪儿,并把精力集中在这块“地盘”,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成果。

但还是有以下这样一些情况需要注意。

找到优势需要时间。人通常是通过反复试错才找到自己的优势的。因此,在你做科研的初期,你应该多去承担各种任务,参加各种活动。这样失败几次,你就能了解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了。

不要让你的“地盘”变成“舒适区”。要不断冲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时不时挑战自我。这不仅能帮助你成长,还能让你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

EIGHT丨照顾好自己

研究者的生活有时确实充满压力。问题是,你有没有缓解压力还是只是任其堆积?如果你不找到调节压力的方法,最终你的科研和生活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你需要关注的是身体和心理两个维度,特别是因为存在其中一个维度会影响另一维度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自我保健练习的简单方法。

  • 学会休息。确保你能在周末空出一些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只要有可能,尽量去度假吧。此外,你还应该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之间进行短暂的休息。
  • 保证睡眠。确保睡眠充足,远离噪声、干扰和设备影响,达到真正放松休息的目的。
  • 坚持锻炼。慢跑、瑜伽、远足等体育运动能很好地平衡做科研伴随的大量脑力劳动,还能让你保持身体健康。
  • 注意沟通。把感觉和情绪封闭起来是很不健康的做法。有烦心事的话,可以分享给懂得聆听而不品头论足的朋友、同辈或是长辈听。如果这样做并没有效果,而你感觉事情失控了的话,请一定要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你担心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会不利于你的工作,那你就想错了。照顾好自己能让工作的你变得更加高产高效。下面这个暖心的故事就是另外一个证据,故事中的科研工作者在精疲力竭的边缘挣扎后,终于学会了平衡高效的工作和健康的生活。

NINE丨庆祝点滴成就

成功来之不易,点滴都应该被庆祝。不论是调完了论文格式,还是文章被接收,大大小小的胜利都值得庆祝。而这个过程可以提醒你不要忘记欣赏自己,不要忘记感激为了达到最终目的你所走过的每一步。

此外,做研究通常都是群策群力,所以和其他贡献者们一起庆祝成功也很棒。因此,对给予你过帮助的同辈、导师、审稿人、合著者、合作者都表示感谢吧。正如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相关阅读

参考资料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稿件后期发表阶段

论文发表并不是结束,还有很多事要做!了解撤稿、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建立人脉,还有提高你的工作能见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