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危机是否真实存在?Nature 调查概览

“不可复制”危机是否真实存在?Nature 调查概览

发表的研究不可复制是目前学术圈最热门的讨论话题,研究不可复制更被视为现今科学所面临的危机。无法重现研究结果是个警讯,这隐含错误的判断、糟糕的实验设计、选择性报告或是统计侥幸。但是,所谓的“不可复制”目前尚未有一直认定的标准,针对不可复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观点,于是 Nature 进行了一项调查

Nature 进行的这项调查共访问了 1500 位研究人员,了解他们 “对于不可复制性的态度,还有他们认为怎么样能提升研究结果的可复制性”,调查出现的重要结果如下:

1. 不可复制危机是否真实存在?

所有的参与人员皆回答了这个问题,共有 52% 的人同意“不可复制性的问题很严重”,只有 7% 的人认为不可复制性不是一个问题。

2. 有没有哪个领域不受这个问题困扰?

在问到受访者自己领域内研究不可复制的情况,73% 的人相信他们领域内的论文有一半以上是值得信赖的,显示出冲突的态度。其中,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对自己领域内的发表研究质量最有信心。

3. 发表复制研究有多困难?

2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成功发表过复制研究,而 13% 的人无法发表。但是有一些参与调查的人表示要发表无法成功复制的研究很困难。

4. 受访者有多常因为发表的研究结果被联系?

低于 20% 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有其他研究人员联系过他们,讨论他们的工作复制性问题。

5. 导致无法复制的因素有哪些?

超过 60% 受访者认为选择性报告发表压力是不可复制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一个有将近 50% 受访者选择的因素是“统计没做好或是统计功效太低”。

6. 什么因素能提高可复制性?

90% 的受访者来说:更强大的实验设计更好的统计更好的 mentorship 是确保可复制性的 3 个重要因素。而“期刊强制规定”则是得分最低的因素,有 69% (还是很高)的受访者选择这个选项。

科学家们的反馈证实不可复制危机确实存在,有 70% 的人表示曾经无法复制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但只有少数研究人员回报复制失败,这表示科学人员间存在沟通落差。期刊不愿意发表复制失败的实验更显示出科研发表机制中的漏洞,对科研发展的脚步有直接的影响。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很深沉,科研界的所有人员都应该一起联手创造更透明强大的系统。资助人和研究单位从政策面下手来改善可复制性,每一位研究人员都应该负责确保自己的研究发现没有任何缺失,并确实报告所有的内容。如果科研进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必须要让每位巨人都是站得很挺拔的巨人。

意得辑专家视点延伸阅读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