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热门
案例分享:掠夺性学术会议如何给科研人员下套?
案例
一位研究新手有天收到了一封邮件,邀请他在国际会议上发言。他还从没在任何学术会议上发过言,所以很高兴收到这样的邀请。邀请人在邮件中高度评价了他的研究,主动提出论文完成后可以帮忙发在国际期刊上。此外,对方还提到这次会议将在某个旅游胜地举行,作为邀请的一部分,这位研究员还将获得观光待遇。
尽管会议注册费很高,但受邀的研究员觉得会议主题很合适,最终决定注册。在此之前,他先去会议官网看了看,在发言人名单里找到了一些业界口碑不错的名字,这才放心地报名了。
几天后,会议组织者发来邮件,通知他会议由于不可抗因素被取消了。我们的主人公多次要求对方退还注册费,但都没人回应。他不得已向意得辑求助。
采取行动
在浏览他们的会议网站时,我们马上注意到这个会议的范围不同寻常地广,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尽管会议名称中有“跨学科”一词,但同时跨了肿瘤学和数据科学听起来还是很诡异。
我们还在组委会成员名单中发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而其中一位著名期刊的高级编辑刚好和意得辑有过来往,于是我们决定找他帮忙。谁能想到,这位编辑回复说他根本没听过这个会,也绝对不是所谓的组委会成员。到这里我们已经能确定这是一个掠夺性会议。
据我们以前接触过的类似情况来看,想要拿回全款应该不太可能。但我们还是打算试试,就帮研究员给会议组织者发了一封言辞激烈的邮件,要求退款。在收到的简短回复中,对方表示注册费退不了,但可以帮忙安排参加两个月后“可能”会举办的另一场会议。我们认为对方口中所谓的会议安排可能是种拖延策略,或者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建议研究员回绝。事到如今能做的就是及时止损,下次注册会议时吸取教训。
总结
就像掠夺性期刊和出版商一样,掠夺性会议也由一些非营利公司牵头,要求研究人员支付大笔款项换取出席会议或在会上发言的机会。他们的手法如出一辙,很多都通过发送假的会议邀请钓鱼。多数情况下,投稿工作很快就会被接受,不会经过任何同行评审环节。
掠夺性会议还有一个特点,他们会在宣传时冒用其他资深学者的名字。这些空壳会议的规划潦草无章法,通常有这么几个共同特点:出席率低、半路被取消、投稿被撤回、使用差劲的技术软件等。总的来说,这种会议绝对不值他们收的那些注册费。有时整个会议都被叫停,注册费更是有去无回。正是因为他们找准了研究新手渴望会议机会的心理,处于早期研究生涯的人才最容易成为掠夺性会议的目标。
识别掠夺性会议是研究人员的必备技能。以下是我们的总结,告诉你低质量的掠夺性会议到底是什么样的:
- 通常涵盖多个领域,会议全称比较笼统,可能包含 international、interdisciplinary之类的词。
- 他们的征文和注册信息会通过邮件单独发送,通常不只发一次,会连番轰炸。不用机构邮箱,地址是可以免费申请的那种,就像 xyzconference@gmail.com。
- 会议官网的组织者信息缺失、模棱两可,或在业界没什么名气、口碑不好。
- 接受发言摘要非常迅速(通常几周就行)。
- 关于会议环境、举办地的描述比会议内容还多。
- 主办方承诺了一堆奖项、机会、好处。
- 保证论文在纸质期刊上发表。
研究人员在注册会议之前要仔细核查所有细节。最好参加那些由学术团体组织的会议,或是其他同事、教授都听过的会议。
Think. Check. Attend. 提供了真假会议鉴别指南,让很多研究人员十分受用。你可以参照他们给出的检查清单,一一核对后自己判断要参加会议的好坏。
你是否曾被问题会议坑过?或收到类似会议邀请的垃圾邮件?欢迎评论、分享你的相关经历,让其他研究人员也吸取你的教训,避免成为这些可疑会议的牺牲品。
意得辑专家视点相关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