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最新
科研人如何高效使用微信
最近和几个刚入职的外国同事闲聊,他们问我中国学者平时都关注哪些国内的科研类网站,让我给他们推荐一些。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和身边同事的日常,主要信息来源基本都是微信公众号,只有查阅国外科研资料的时候需要去访问网站。外国同事很惊讶:“但是微信不是一个用来聊天的软件吗?” 是的,这个“聊天”的软件2022年用户月活数已达12.6亿,且具有高用户黏性,足以成为一个成熟的数字生态。
为什么使用微信会成为科研人的日常?
科研人也是人,需要考虑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即使是每天在实验室里死磕,也需要叫个外卖啥的来补充能量。腾讯从QQ时期以来积累的用户基数是很难超越的,继承了这个超大用户基数的微信,因为简单易上手,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年轻人,都逐渐习惯了通过微信来安排日常生活,例如约隔壁老王去钓鱼,看看微信家长群里的作业要求,打个车,发个红包等等。所以科研人也不例外,每天手机不离手,微信扫一扫。各大出版商的市场负责人也是这个数字生态中的一员,因此,他们深谙其道,纷纷建立微信公众号(例如Nature, Springer等),科研人关注的各种热点话题和新闻就逐渐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在朋友圈传开了。在候车室,地铁上,送娃上兴趣班的时候,拿出手机点开关注的公众号,就能轻松快捷的享受碎片化时间带来的红利。
科研人如何提高使用微信的效率?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能够从无数无效信息中快速精准地筛选出有效信息是当代科研者提升竞争力的一大优势。关于如何提高微信的使用率有很多资料,我觉得如果能首先做到以下两点,就已经能事半功倍了:
- 管理好自己的公众号订阅列表,不要让列表无限增长,最好能保持3-5个以内高质量的公众号,定期更新,把曾经“业绩”很好,但“后劲”不足的公众号取消订阅,替换成推送文章质量比较高,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公众号,例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表。”
- 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定期把不想关注的朋友圈关闭,每次刷朋友圈的时候不会被太多其他信息所分心,能够更方便的看到其他科研同仁分享的精彩信息。
参考资料: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208A03M3R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