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最新
每位研究者都该了解的科研伦理
科研伦理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遵守科研伦理对于研究的完整性至关重要。一些不当行为,包括捏造篡改数据和事实、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可能导致研究彻底失去意义。但由于一些研究者没有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科研伦理规定,或者由于科研领域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导致部分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偏离了发表道德。
科研伦理到底是什么?
科研伦理根植于科研的各个方面,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医学和生物科学中最常见的对人类和动物受试者的保护,还包括研究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解释,研究人员的关系等等。不同的学术组织、政府机构,甚至大学都发布和采用了许多不尽相同的科研伦理准则。
比较常见的研究伦理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
- 诚实性:不得编造、篡改数据和事实
- 客观性:避免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甚至同行评审等方面有失公正
- 正直:遵守承诺和协议
- 开放性:在利益冲突许可的范围内,共享和公开披露数据、结果、资源
- 知识产权:尊重专利、版权及其他形式知识产权,不可剽窃抄袭
- 保密:对于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商业机密信息等保密
- 人类和动物受试者保护:在研究中有人类参与者时,尽量降低风险、减小危害,最大限度提升收益,尊重人的尊严、隐私和自主权。如果研究中使用动物时,应对其表现出适当的尊重和关怀
为什么要遵守科研伦理
在科学研究中,遵守研究伦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可以促进研究目标的达成。比如最核心的科研伦理之一,是不可以伪造数据、捏造事实,这些伦理规定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真相,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毕竟,基于虚假的研究做出的后续工作,是很难让人相信其真实性的。
科研伦理的另一个重要性更加显而易见,科学研究往往是由多人协作,甚至是多个机构协同完成的。大多数研究者都希望他们的工作得到认可,但不希望他们的工作或者想法被恶意剽窃。在这种情况下,遵守版权和专利政策、数据共享政策、同行评审的规定等相关的研究伦理,能够促进不同研究者的相互协作,同时又保护了知识产权。
此外,许多科研伦理都是以社会责任为考量而设置的。研究者遵守科研伦理,避免不恰当的研究行为,关于利益冲突开诚布公,确保人类受试者得到保护,遵守实验动物伦理等。这些确保了研究者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的公序良俗。同时,这些伦理也有助于全社会对科研工作的支持。
我们应该如何遵守科研伦理
并非任何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守相同的伦理准则。比如“人类和动物受试者保护伦理”一般只针对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而绝大多数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则不需要遵循。
但是,有部分伦理要求是所有学科领域研究都必须遵守的。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原则,不能剽窃抄袭他人工作;还有诚实性原则,不可编造、篡改数据和事实等。
这里多说两句,很多朋友搞不清楚科研伦理与法律的异同。其实法律和伦理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目标有一定的重叠,例如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但条款和规定却有很大不同。法律旨在为更广泛的人类活动提出约束,对学术研究可能考虑得不多。同时,作为人在社会中行动的底线,法律条款有时会宽松一些,但伦理却有些道德方面的要求,例如受试动物的保护原则,在学术伦理中成立,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当中并不涉及。
对于未经过系统学习的研究者,如果因为粗心大意违反了某些学术伦理的规定,往往会对整个研究造成很多恶劣的影响。
因此,在做任何一项研究过程中以及出版你的论文之前,对伦理方面的审查也必不可少。如果研究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那么不妨选择专业的论文服务公司。比如意得辑 (Editage) 的深度编辑服务,由同领域的三位专家组成的编辑团队提供全面的语言润色,及深度编辑服务,比如参考文献是否恰当,内容是否涉及剽窃、是否触犯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伦理规则等等。这些服务会帮助文章进一步增色,对后续发表起到帮助。
参考文献
[1]改编自Shamoo A and Resnik D. 2015.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