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否跟上现今科研的脚步?

系列:
04
诺贝尔奖是否跟上现今科研的脚步?

2015 是诺贝尔奖第 115 年,1895 年根据 Alfred Nobel 的遗言,使用他大部分的遗产所设立的奖项,主要是表扬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献和和平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Nobel 还立下了这些奖项的规则。诺贝尔奖对学术圈来说是个人最高的荣誉与认可。

不过,这个有百年历史的科研成就表扬机制是否能切实反映现今的科学文化?诺贝尔委员会是否该重新检视行之有年的规则,重新修订部分内容,好让诺贝尔奖符合现今的研究规模呢?

诺贝尔奖最受抨击的一点是诺贝尔基金会设定的“50 年保密规则”,根据规则,被提名人与候选人名单以及评委会的评审结果要 50 年后才能公开,所有的评选过程皆保密半个世纪。挪威奥斯陆诺贝尔协会总监暨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秘书Olav Njølstad 体认到诺贝尔评选透明化的重要性,曾表示他尝试将保密期缩短至 25 到 30 年,但没有成功Nobelprize.org 主编Agneta Wallin Levinovitz 的想法是:『评选保密 50 年的原因是让这些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而不受到过分关注。』但是,让评选过程透明化能让诺奖更具公信力。

另外一个主导诺奖评选的规则是『不追赠,但如果得奖人在颁奖典礼前过世的话还是会颁发。』2013 年Peter Higgs 和 François Englert 因为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共同获得了当年的物理奖。François Englert 当初是和他的同事、出生于美国的理论物理学家 Robert Brout 共同发表研究发现的,但 Brout 在 2011 年逝世,因此不具被评选资格。许多人都呼吁修改这个规则,让值得获得诺奖荣耀的人也能在身后追赠。

在科研合作、跨领域研究、超级作者盛行的时代,科学研究是由庞大的团队执行的。连 Peter Higgs的希格斯波色子研究发现都是收到众多研究人员的支持,但诺贝尔的一个奖项最多只能有 3 位得主,完全无法反映科研现状,也没有跟上现今研究进行的方式。《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编辑部文章就说:「最多 3 人的规则强调了科学只有少数的天才能做,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除了和平奖外,不能提名组织单位的规则也是另一个让科研团队无法受到认可的阻碍,委员会确实需要考量如何表扬大型团队的突破性研究,然后修订规则。

另一个对于诺奖得主的观察是缺乏女性得主,在 1901 到 2014 年间共有 860 位诺奖得主,其中仅有 46 位女性。自 20014 年起在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担任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秘书的 Lars Bergström 便承认,在女性研究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表扬男性得主多于女性的趋势确实存在,他举了Lise Meitner 为例子,她不止发现了核裂变是怎么来的,还与德国化学家Otto Hahn 合作长达 30 年,帮助他完善核裂变的实验,但最终因“发现重核裂变反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只有 Hahn。诺贝尔委员会应该更努力实现性别平等,让女性研究人员拥有跟男性一样获表扬的机会。

学术界另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是对数学天才缺乏认可,诺贝尔奖关注物理、花絮、生理或医学等领域,但数学却被 Nebel 的遗言遗忘了。在数学领域,有 Abel Award 和Fields Medal 可与诺贝尔奖媲美。许多人推测 Nobel 没有加入数学奖的原因是他对数学不感兴趣或不够了解。不过,数学绝对是备受推崇的学术领域,如同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后来为了纪念 Nobel 才加入的,诺贝尔基金会或许可以考虑加入诺贝尔数学奖。

诺贝尔奖已赐予无数世代的学者们极大的荣耀,也是国际普遍认同的最高学术奖项。虽然评选的规则没有什么改变,科学研究的文化随着时代演进已大不相同,希望一些修正能让这个奖项继续闪耀。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