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不中听的审稿意见,我们建议你温柔地吐槽以及找人一起吐槽
关于同行评审,一方面有人把它称为检验科研实力的"黄金标准";另一方面,也有人批判审稿机制漏洞百出。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同行评审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称审稿意见通常都具有建设性、对研究有益。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都收到过审稿负评,这些意见相当刻薄且不以指正研究为目的。
过重的批评和尖锐的语气会打击作者的自信心,而由不明不白的负评引发的拒稿会扰乱科研人员对日后研究方向的判断。在一项有关审稿负评经历的研究中,受访者表示面对负面评价,他们曾产生过愤怒、抑郁、低自我价值、羞愧等情绪。受访者承认有建设性的意见很重要,但他们对于不合理的审稿意见是拒绝的。
1. 克服内心的恐惧
刚收到返稿时难免会感到紧张,但缓过神来还是要勇敢面对。焦虑会扭曲你对审稿意见的理解。所以如果你平时有什么缓解焦虑的小妙招,看稿件之前尽管用一用。你处理审稿意见的态度应该和你写稿时一样谨慎。
2. 快速扫一眼,然后把这件事放在一边晾几天
很多人都建议看完审稿意见别马上回应。不管结果好坏,快速扫一眼知道个大概,然后至少放个一天,中间忙点别的事,再回过头重新审视你收到的评价。以上操作有助于你更客观冷静地处理审稿意见。
3. 重新审视收到的评价
尝试不带感情色彩地把审稿意见再看一遍。把重点放在审稿人给出的实质意见上,而不是他们“夹枪带棒”的表达方法上。毕竟对你来说只有那些改进建议才是真正的有效信息。
同时,请带着善意去看审稿意见。各个审稿人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审稿人可能并没意识到自己冒犯到了别人。避免过度解读,必要的时候想想很多审稿人其实也是出于对科研进步的帮衬心态在无偿打工。
4. 有条理地写回复
先把审稿意见分成你认同的和你不认同的两类,然针对性地逐条回复。回信的时候注意态度,这时候就别讲究以牙还牙了。最好在开头结尾都对审稿人致谢。
以下可能是你经历过的一些真实场景
“我明明就有!是不是瞎?”
不知道你有没有像这样被没事找事过。比如审稿人让你加图表,但明明他说的那个表原文里就有。
要知道审稿人也是会犯错的,但先别忙着得意。先看清楚你是否对图表进行了正确索引,是否同步了文内引用。确认无虞后再在回信里指出需要补的图表已经在原文中出现过了,同时给出相关页码和行数。
“我觉得审稿人据我稿是因为和我有利益冲突。”
遇上竞争对手当审稿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当审稿人提出的要求过于苛刻,或不断抠你研究方法的细节,或没有针对性地喷你,不排除对方是想拖住你,给自己争取时间。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指正他,那就大胆和编辑沟通吧。
“审稿人说话阴阳怪气!”
冷嘲热讽在任何正式场合都不合适,这其中就包括同行评审。“这篇稿件对该领域的促进作用不如拉跨效果来得猛烈。”这种话审稿人说出来自以为幽默,但在作者耳中并不中听。
这种评价没必要当真,不管是审稿人本来说话就这风格还是背后有什么深层心理原因,都甭搭理它。只在回信中点出就其他审稿意见做出的改进即可。
“审稿人过于吹毛求疵了。”
每当审稿人无视论文写了什么,专门在语法上和你较劲的时候,都让人怀疑人生。
对科研新手和非英语作者来说,出现语法错误完全可以理解。如果审稿人明确指出哪里有问题,那就对症下药,别忘了在回信中展示你改稿的成果。如果审稿人只是很宽泛地提出润色要求,那你可能需要另寻专业人士帮你把关。
“审稿人真的非常没礼貌!”
特别失礼的话一般会提前被编辑拦截下来,不会让作者看到。但如果不幸有人在审稿意见中对你人身攻击,请你直接无视,继续回复那些值得回复的评论。再另外向编辑举报相关不当言论。
如何打起精神来
- 你可以试试吐槽
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有关学术圈的段子,有的是科研作者在个人博客或微博上进行自我调侃,也有一些是对那些不中听的审稿意见的冷嘲热讽。
据一项有关推特用户如何吐槽审稿意见的研究表明,把不靠谱的审稿意见单拎出来“辱骂”一番有助于缓解作者的负面情绪,而互联网让有相同经历的人找到彼此,到最后会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个例。不管是单纯围观还是自己上手写一写,都有可能由此降低消极情绪。不过凡事有个度,别在社交网络上透露审稿人或期刊的名字,戾气别太重就行。
- 和学术社区建立连接
由审稿负评带来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科研产出。此刻你可能需要把自己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参与到学术社区中去,感受科研氛围。
你在科研路上可能会面对许多批评,有些你可能并不认同。但话说回来审稿人本来也不是为了赞美你而存在的。当有人夸你干得好时,不如欣然接受;有人指出你的不足时,也不必太往心里去,把重点放在自我改进上面。
投稿之前好好检查语法可以有效减少负评。作为资深的发表辅导服务提供者,意得辑能帮你提升论文语言的质量,优化文章的格式与结构,大大增加专业度和可读性。除此之外,如果你针对在回信方面感到为难,我们也提供回复审稿意见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Majumder, K. How do authors feel when they receive negative peer reviewer comments? An experience from Chinese biomedical researchers. European Science Editing 5.
2. Marta Dynel. Laughter through tears: Unprofessional review comments as humor on the ShitMyReviewersSay Twitter account.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17, 513–544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