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热门
尚未开发的新世界—发表后的同行评审
尽管科研进步的步调极为快速,还是时常有无法复制的研究、黑心出版商、诚实的错误等情事在阻碍科研发展的脚步,为了排除这样的情况,发表的研究都会经历发表前的同行评审,但有时候还是有不好的科学被发表,一个有效揪出这些有缺陷的研究的方法是发表后的同行评审。近来最有名的争议案例是STAP细胞研究,虽然一开始该研究被誉为突破性的发展,但在发表后没多久就被同行的其他研究人员发现有问题,因为研究结果无法复制。发表后的同行评审因此能进一步有效确认发表研究的真实度。
发表前同行评审跟发表后同行评审有何不同呢?几项主要差别如下1:
验证:在发表前的同行评审,会有2到3位与作者同领域的同行来评审研究,他们能找出研究可信度存在的细节问题的机会不大,而发表后的同行评审是有全科研界来评审研究。
透明度:传统的同行评审极度神秘且只有少数被选中的同行参与其中,发表后的同行评审不若传统机制是开放给所有想要验证已发表研究的人,研究人员甚至可以直接公开发表自己对于研究的意见,或是透过间接的方式如联系期刊、直接联系作者或以匿名方式公开发表意见。
- 交流:传统的同行评审是由期刊编辑、同行评审员和作者三方进行意见交换,发表后同行评审则是有整个同行专家一同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专家的意见需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引起注意与讨论,而发表前的同行评审则是不论凝聚力如何,直接依赖评审判决。
今日的在线发表时代,分享自己对发表的研究的看法变得很简单,领域里的专家们可以引用论文然后在自己的博客里表达他们的看法,不过问题是作者本身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研究被他人讨论,因为发表版本与博文间并没有连结。不过一些第三方单位重新设计了发表后同行评审,一些可用的平台如下2:
1. PubPeer:允许用户评论绝大部分有DOI的论文,但该网站和出版商的网页是分开的。
2. PubMed Commons:该平台建置在PubMed上使用评论,目前处于测试阶段,PubMed Commons邀请PubMed文章的作者参与并对论文发表评论,评审为非匿名机制。
3. Open Review:由学术社交平台ResearchGate所建置的工具,鼓励作者对在平台上的发表论文进行公开评论,该工具结合制度化反馈机制与评论功能3。
尽管有这些能有效对已发表研究发表评论的新领域,并不是所有科研界的人都想用,背后有几个原因。有些作者不想让自己的同行因为自己的批判感到挫败,所以并不是很积极地提供自己的看法。有趣的是,有些作者并不是很接受自己的研究被公开评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害怕成为专业妒忌或偏见的受害者。《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编辑及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宿疾项目总监Richard Smith认为研究人员缺乏公开评论研究的诱因,经常在Scholarly Kitchen博客发文的Kent Anderson在博文中提到或许认为已发表研究可能有误和想要改正他们的念头可成为某些人动力。基于种种原因,发表后公开评审仍是尚未发展的地带。
科学最奇特的地方是它奠基在可公开审查质疑的事实上,一个极小的不可信要素就可能推翻一个大理论,而一个可复制的研究发现可导致一个理论被接受成为事实,科学这种健全且不断发展的特质是发表后同行评审的根源。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家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学者Michael Eisen表示:「现在科学交流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在评估研究有效性和重要性时是看论文发表在哪,这是一种不对称的价值观。」Michael Eisen的说法没有错,任何研究的真正的考验是其在真实世界里的运用和在全世界都可发生的再生性。最终,是科研界可以获取并验证任何科研工作的可信度,因此发表后同行评审应该要有更高的接受度。
您对发表后同行评审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评论。
1. http://futureofscipub.wordpress.com/open-post-publication-peer-review/
3. http://gigaom.com/2014/03/14/academic-social-network-researchgate-aids-debunking-of-stem-cell-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