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人坏心眼,爱思唯尔查出500个审稿人涉嫌“引用操纵”
爱思唯尔目前正调查旗下期刊同行评审员的“引用操纵(manipulative citations )”行为。在55000名同行评审中,爱思唯尔发现,有近500名审稿人审核的稿件频繁引用了审稿人自己的研究。这一数据来源于本月初一项针对论文引用的调查,该调查由爱思唯尔分析师 Jeroen Baas 和 Catriona Fennell 完成。
调查发现,约99%审稿人在审核过的稿件中,引用自己研究的比例不到10%。但是,有1%(约500名审稿人)却频繁被审过的稿件引用。针对这部分审稿人,爱思唯尔正着重调查是否涉嫌“强迫引用”,即,审稿人要求作者引用特定的论文已换取积极评价。
目前,对于涉嫌“引用操纵”的审稿人,爱思唯尔要求编辑严格审核引用的相关性,对有“强迫”痕迹的引用,将要求审稿人给出合理解释,否则将被永久移出爱思唯尔的审稿人名单。
很显然,撤稿并不合理,因为此类事件中作者通常是无辜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是撤销引用。不过爱思唯尔也没有确定最终的处理方式。Fennell 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对论文补发更正说明。
针对“引用操纵”这一问题,一些科学家表示,在评估论文质量和作者产出量时,引用次数的比重应当弱化,甚至不予考虑。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 Sanjay Srivastava 认为,“当引用次数与晋升挂钩,同时又被高度关注,某种程度上会助长违规的‘自我引用’。”
对于审稿人要求作者增加引用,爱思唯尔将进一步强调引用需要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合理性。此外,爱思唯尔也和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合作,探索自动识别“引用操纵”可行的方法。
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研究基金会的生物信息学家 Jonathan Wren 通过《自然》表示,他正在研究一种算法,以检测论文中的异常情况,包括过度引用。
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在7月发布讨论文件,就“引用操纵”提供了解决方案,明确了“引用操作”的范围界定,处理方法以及防范措施。
相关阅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