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科学”?Stacy Konkiel 谈开放获取、影响力指标以及…

系列:
04
什么是“好科学”?Stacy Konkiel 谈开放获取、影响力指标以及…

让我们一起见见 Altmetric 推广及项目经理 Stacy Konkiel,Altmetric 是跟踪学术文献在线活动的公司。Stacy 先前担任过 Impactstory 的市场营销和研究总监,Im pactstory 是非营利组织,帮助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工具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IUB)的第一个科学数据管理图书馆使用 altmetrics。在此之前,Stacy 曾在 PLOS 做营销助理。Stacy 拥有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的两个硕士学位。她还是一个活跃的博主,在开放获取和 altmetrics 界很有名。

想到当前学术出版的情况,就会想到“动态”这个词,所有的一切似乎是与变革或改革有关。旧系统受到质疑,随着学术出版彻底改革的承诺,出台了新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有多进步,它又会如何应对开放式获取和 altmetrics 等潮流呢?还有,改变的潮流将引领我们走向哪儿?在这次与意得辑专家视点的访谈中,Stacy Konkiel 回答了这些问题,并分享她对学术研究和出版发展的看法。

妳一开始是图书馆员,现在成为开放获取的倡导者。是什么造成了这个转变?

我觉得我一直是开放获取倡导者,甚至在听过这个词之前我就是了。像很多图书馆员一样,我一直都是被一种社会正义感驱使在工作的,一个每个人都有权获得信息的信念。但是,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数据库(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Marilyn Billings底下工作,是我的第一份在学校图书馆以外的工作,当我开始明白付费学术的负面结果,我真正认为自己是“开放获取倡导者” 。

2006 年(10年前),PLOS ONE 共同创办人 Mike Eisen :「科学家都渴望使用互联网的力量改革科学传播,但一直被科研出版的保守态度阻碍。」妳认为距离科学界在这方面有多少进展了?

因为 Eisen 的这番话,我们已经看到大家对开放获取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都选择让自己的文章开放获取,采纳开放科学的研究人员数量在显著增加,他们将代码、数据和其他学术成果在网上公开,甚至一些资助者现在将开放获取和数据共享列入资助条件。

尽管如此,学术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在美国是这样的)。在许多机构,招聘与晋升委员会仍然非常保守, 一般来说,比起研究是否能对世界产生影响,他们往往更重视高引频次或 h 指数。而往往这些委员会可能错过研究人员可能做出的重要和多样化的贡献,例如科研人员在创建软件改变了领域内的分析方法,或者让他们的数据被别人在自己或其他领域重新利用等。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招聘与晋升委员会能更细地审查研究人员对科学的贡献。一旦研究人员有了开放获取获发表的激励机制(特别是那些涉及到职业发展和资助的规定),我相信出版界的保守性将会完全改变,同时开放获取出版服务需求会增加。

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开放科学和开放数据。妳如何定义或描述开放科学和开放数据?开放获取作为一个概念,妳觉得科学和出版界有多开放?

在我看来开放科学跟开放数据是互相牵连的。它们不仅是在说让现有的研究可以开放获取出版,例如,可以采用一定的“开放式”的做法,像通过 Open Data Commons License 授权数据,同时仍选择将数据存档在像 ICPSR(美国高校校际政治与社会研究联盟,Inter- 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这类的资源库中,只有订阅用户能访问。(不过,除非有数据敏感性的顾虑,我肯定会鼓励所有意得辑专家视点的读者将他们的数据储存在本地资料库或 Figshare!)或者作者可以选择发布将工作发表在收费期刊上,然后将预印本存档在所在机构的资料库,这仅仅是开放获取一种不同的形式,只是不像 BioMed Central 和 PLOS 期刊那样流行。

我相信科研界和出版界对开放获取的态度已经比比以往开放很多。(虽然路还很长,因为还是有很多保守的科学家和出版商!)

测量研究影响力已经获得了更多的重视,而且出了新的 altmetrics。虽然影响因子仍然是衡量期刊声望的指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抛弃它或干脆跟新的 altmetrics 一起合并使用。什么是 altmetrics?它又是怎样出现的?对科学界的不同人士有什么好处?

这件事有点哀伤,但令人讶异的很少人知道,那就是期刊的影响因子(JIF)与单篇论文的质量没有什么关系。但很多时候 JIF 还是会被当作快速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质量参考,包括在聘用和晋升。在一些国家,发表论文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还能得到奖励,这是不正当激励!

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交流,当我问他们:「什么是好科学? 」他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要有好科学,研究必须是(一)高质量工作和(二)对世界产生影响。像 JIF 以引用数为基础的指标没办法告诉我们关于这些东西的信息,但有些 altmetrics 可以。

  • 如果你想了解研究对社会的影响,最高的荣誉是被政策制定者引用,或者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还可以看看自己的论文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是如何被大家讨论,总这些方向来了解公众如何看待你的工作,是否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
  •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研究在领域内外的影响力,你可以看其他同行对你工作的评价,其他科学家在他们的博客上对你的研究都写些什么,还有阅读引用你文章的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 altmetrics 和引用数本身除了关注度外,并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学术影响力。altmetrics 对科学家真正有用的是能够分享其他人对于自己论文的看法。(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 Publons 上称赞了你的研究了吗?你跟你的出版商是否有发对于你的文章的微博?或者非政府组织和患者倡导组织也在网上分享了你的论文吗?诸如此类的)

研究人员跟作者对 altmetrics 的认识情况如何?你如何让更多人认识替代研究评价指标?

研究人员越来越意识到 altmetrics 的概念,而不只是这个词。当你解释 altmetrics 可以如何帮你找到自己的工作在网络上如何被讨论,多数人倾向“得到它”,也会希望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 altmetrics。

如果有人希望帮助其他研究人员接受 altmetrics,我建议进行多次一对一的讨论(辅以 altmetrics 实例),还有创建网站和工具,如 LibGuides,这都是研究人员可以找到汇集特定主题的内容的简单方式。

全球都在关注开放数据和其他衡量影响力的方式,数据库在促进有效科研交流还有让信息透明化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数据库对加快学术交流的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的作用。特定领域的数据库,像是 ArXiv(数学、物理和计算生物学等领域的期刊论文电子版预印本数据库)和 SSRN(快速传播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就比杂志更贴近整个学科领域。这些地方成为找寻最新研究的地方,而且他们的访问模式比出版商来得更简单也更便宜,例如 ArXiv 免费开放给用户,只有上传文章的机构要支付每篇文章 6 美元的费用。它们也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学者的重要资源,因为他们往往没有办法订阅昂贵的期刊。

通过上传文献到数据库可以获得惊人的曝光量。例如,2012 年《自然》杂志每月约有 300 万读者,而 ArXiv 的访问量是这个的两倍(现在一个月约 1200 万读者)!

在工作​​的过程中,你有注意到在接受开放获取或 altmetrics 的态度上有存在地区差异?

我认为 altmetrics 的接受度差异不在区域,而是研究领域。例如,进行“网络原生”科学的研究人员,像是生物信息学家就会比传统化学家更容易接受 altmetrics。

尽管如此,世界各地的学者为了他们的研究而接受这些概念的情况 ,并有可能影响到这些学者认为 altmetrics 是否好用。比如说 altmetric 资料采集还不能追踪新浪微博,中国的科研人员可能就无法得到自己的 altmetrics,但微博在中国比 Twitter 或 Facebook 重要太多,那么我想中国研究人员就不太可能接受 altmetrics。(这也是为什么 Altmetric 试图跟踪这些来源,让我们的数据更有代表性!)

过去的科研交流的都是关于传统的同行评议形式和影响因子地位,而现在则是关于质疑现有的系统和新的出版模式、开放获取、数据共享和研究评价的替代方法。妳觉得未来会怎么样?

最近对未来的学术做了一些预测 ,在这里摘录一些:

  • 更好的理解:首先,我们将看到关于“影响”的真正含义的对话变得更加细致入微,以及对更多元化的影响评价体系接受度不断的增加。
  • 更好的传播:出版商将继续尝试新的方式来提高研究的访问量,建立像 eLife’s LensPeerJ’s PaperNow 这类重要的产品。
  • 为 OA 刊物设定更好的底线:出版商、学会和图书馆也将创造并测试新的开放获取财务模式,学术界从以往“一刀切”的 OA 出版方式解放出来。
  • 更好的认识: 各式的个人学术贡献将最终通过这些系统被承认,无论是涉及到数据管理、设计方案或学术服务活动(那些创造重要价值但目前被低估的活动,如同行评审和博客文章等)。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活动,它们不只是不同于传统上重视的学术活动,或许我们自己对这些事情的认识更深入。

欢迎意得辑专家视点的读者也对未来的科研发表发展发表一些想法!

 

【感谢 Stacy 接受《意得辑专家视点》专访!此次采访人为 Jayashree Rajagopalan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