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信任度:审稿人们怎么看?(上篇)

同行评审信任度:审稿人们怎么看?(上篇)

2020 年同行评审周的主题为“同行评审信任度”。当下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这一话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那些资深的审稿人如何审稿?审稿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为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访谈,一探究竟。

我们邀请了业内资深审稿人,分享他们对这一问题的个人见解。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 您的个人审稿经历带来了哪些收获?作为审稿人,您如何帮助提升审稿中的信任?
  • 您是否认为,语言编辑服务可以为作者和审稿人提供支持,减轻审稿人的负担,提升同行评审的信任度?

以下就是审稿专家们的观点。

您的个人审稿经历带来了哪些收获?作为审稿人,您如何帮助提升审稿中的信任?

ATIYAH ELSHEIKH:首先,我们来说说两种同行评审工作:a.稿件提交后,无偿的审稿工作。b.稿件提交前,付费的同行评审服务。

这两种类型我都有涉及,但存在区别。对于前者,审稿人会判断稿件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结论、无懈可击的依据以及完善的呈现。这种评估,是基于论文的若干个方面,并非停留在每一个细枝末节。这样的审稿意见往往有较强的主观性,审稿人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经历起重要作用,期刊的排名和范围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后者,也就是提交前的同行评审,审稿人会提醒作者稿件中的潜在问题,避免对提交后的审稿带来不利影响。这两种类型的审稿工作都可以促成论文发表后的科学贡献,让期刊的读者受益匪浅。

作者可以从审稿人那里受益,反过来,审稿过程也让我们得到了提升。深度阅读稿件,作者的一些观点也让审稿人有所启发。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的热情、目标感和努力,正是作者个性的反映。这么看,每一次认真的审稿真是宝贵又独特的经历。

客观说,许多情况下,在论文作者的研究领域,审稿人不一定比作者有更强的知识储备。深度的批判性阅读,让我获得新知,并与自己现有的知识产生关联。这种关联很宝贵,也是我在从事审稿工作之前未曾有的体验。这也说明,知识(或者科学),看起来像是无数独立的信息片段。但实际上,这些片段之间的关联性远超想象。

最后要说的重要一点是,无论是作者还是审稿人,凡事不可能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审稿工作也几乎不存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做的,是接近完美,并接受这种“不完美”。

MICHAEL RADIN: 作为教科书作者,我能理解遇到不靠谱审稿人的烦恼。这些审稿人负能量爆棚,也总能找出拒稿的理由。当然,我共事过的部分审稿人的确非常出色,他们乐于告诉你错误在哪里,并且让作者感知到是审稿人诚心诚意地帮助改进稿件质量。他们乐于助人,因为他们是真心期待稿件得以发表。这也是我一直遵从的理念。作为审稿人,你需要为作者提供指导,指出缺失的重要信息。在我看来,写论文的重要一点就是明确这篇论文的独到之处,“卖点”是什么。设想一下,要是一座房子的门和窗简陋不堪,你也就不想进去一探究竟。撰写论文,我们也应当有这样的敏感度。

我发现,语言多数时候并不构成障碍,细节的缺失才是严重的问题。事实上,就算是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写出来的论文也会有表述方面的问题。我最近审了一篇稿件,作者想表述一种混沌现象。但文章中并没有让人信服的内容去说明为什么有混沌,以及什么导致了混沌。所以我写了这样一条评论:“对于这里的混沌现象,我不是特别确信,你至少得提供一些图例,解释发生的原因。你的想法很好,也很新颖,但并没有阐述清楚混沌的要义。” 在我的知识范围内,我已经看到了作者很棒的想法。但如果审稿人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很有可能会觉得作者的想法是胡诌,甚至放弃阅读。实际审稿中,这种情况挺常见。而我的工作,就是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作为审稿人,这也是一种责任。最近,我和雅罗斯拉夫尔大学(Yaroslavl University)的俄罗斯同事一起撰写了一篇关于经济周期的论文,整个审稿体验非常好。审稿人强调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论文质量和突出“卖点”提出了非常准确的建议。

OLEG SIDLETSKIY: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些许疑惑,因为科学同行评审或者科学事业,“信任”通常不被提起。科学和宗教不一样。至少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于文章中的每一项建议,都应当有实验性或理论性数据(又或者是引用)的支撑。我的审稿经验告诉我,不要轻信任何稿件中无凭据的观点,尤其是当某些参数有显著的提升。当然,即使我对作者的观点有疑问,我作为审稿人,主要任务还是帮助作者找到某个观点的依据,避免拒稿。作者也一样,如果审稿人的建议没有足够的依据支撑,也应当谨慎采纳。因此,我努力向作者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说明他们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或不恰当的。以此提升作者对同行评审的信任。同时,我很乐意在审稿时标出一篇文章的亮点,包括优质的研究结果,或者研究的显著性。

可惜的是,期刊选中的审稿人,许多时候并没有足够的资历去匹配稿件中的话题。审稿人也会出错,或者根本没有时间细看文章。我遇到过一些期刊选择的审稿人,明显有利益冲突,但却没有声明。另外,准备稿件时,如果能有够格的审稿人提供客观的建议,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您是否认为,语言编辑服务可以为作者和审稿人提供支持,减轻审稿人的负担,提升同行评审的信任度?

ATIYAH ELSHEIKH:提高文章的语言质量,不仅是对审稿人的尊重,也可以提升稿件的科研价值。语言质量问题很容易被解读为研究质量问题(虽然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拙劣的语言质量还可能带来“不尊重审稿人时间”这样的印象。一项好的科学成就,如果没有被正确合理地阐述,是非常可惜的。

同样,非常明显的是,提交前使用科研同行评审服务可以减少审稿工作的来回次数,还可以避免在投稿的初始阶段就被期刊副编辑(AE)拒稿。在强调研究创造性上,研究生们可能最需要获得帮助。但就算是轻车熟路的教授,也可以从他人的意见中获益,找出可能缺失的信息。作者竭尽全力准备稿件,辅之以语言上的润色,毫无疑问,投稿后的审稿工作会更加顺利,也有助于提升过程中的信任度。

MICHAEL RADIN:语言润色当然有帮助。我们期望作者相信期刊可以公正地处理每一份稿件。失去信任,会给期刊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要拒掉一篇稿件,也应当提供让人信服的详细依据和解释,确保公正。有明显错误,与别的论文有内容重叠,或者没有足够的原创性,这些都是拒绝一篇论文的理由。作者应当被告知稿件为何被拒,还应获得相关的优化建议,以及是否应该转投其他期刊。对于刚入门的作者,这一点尤其重要。他们急需要悉心的指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拒稿。我们不想让作者感到沮丧,审稿工作也应该秉持公正原则。而投稿前的语言润色,毫无疑问,会让审稿过程更顺畅。

如果审稿人自己就发表过论文,那对审稿工作是很大的帮助。事实上,无论是教学评估,还是同行评审,正确的态度以及足够的资历是必须的。教学工作者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顺畅。同行评审,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他们应该寻求某种平衡。不仅要考虑审稿的数量,更应看中审稿的公正性。公正、严格,这是同行评审的两个要点。

OLEG SIDLETSKIY:科学深度编辑可以减少期刊和审稿人的工作量。当然,我不太确定目前出版商是否意识到这一点。由于我在开科思(CACTUS)的工作经历,我可以看到一篇文章使用科学深度编辑服务的前后对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种前后的差别非常大!我强烈建议使用稿件润色服务,尤其是博士、本科生和早期研究人员。

专家介绍

Atiyah Elsheikh, Dr. Rer.Nat.

img

Independent consultant and researcher for Modelica-based technologies (Mathemodica.com)

Atiyah Elsheikh 是一名专门从事建模和仿真的研究人员。主要专注于使用 Modelica、动态系统、优化、反问题、过程工程、科学计算和科学软件工程的面向对象建模。应用领域包括系统生物学和网络物理能源系统。 他从事研究工作约 10 年,供职机构包括:齐根大学、Julich 研究中心和奥地利理工学院。他已经发表约 30 篇同行评审论文,为多家期刊进行稿件提交后的同行评审。此外,他自 2019 年 11 月起担任 Cactus Communications 的科学审稿人,专注于数学领域的论文。在投稿前同行评审方面,他有丰富的专业经验。经手的多份稿件发表于各类顶刊,包括《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

Michael A.Radin 博士

im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York

Michael 在希腊和拉脱维亚的多所大学拥有国际教学经验。20 年来,他一直为学生和作者提供研究建议和反馈。除了在教学管理、教学创新和教学领导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外,他还组织了许多研讨会和培训会,出版了四本教材,目前正在编写第五本。Michael 还担任过经济科学论坛(Forum Scientiae Oeconomia)、《非线性动力学杂志》(Journal of Nonlinear Dynamics)、《心理学与生命科学》(Psychology and Life Sciences)、《社会、融合与教育国际会议论文集》(Journal of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ety, Integration and Education)的编辑。Michael 也积极倡导线上教育的创新,为他的 25 年传统课堂教学经历锦上添花。

Oleg Sidletskiy Ing 博士,教授

img

Head of department in Institute for Scintillation Material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

Oleg 有10年审稿经验,审稿达百次,涉及多本刊物,其中包括: Crys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Optical Material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Radiation Measurement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Crystal Growth and Design,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他发表过 110 篇论文。为 Cactus Communications 的“科研深度编辑”提供过 80 次审稿服务。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同行评审阶段

你觉得发表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同行评审吗?让专家指导你该如何有效地回复审稿意见,增加发表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