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写作投稿中如何避免图片作假
【意得辑论文写作指导】SCI论文写作中涉及大量图片的使用,图表是研究者用来佐证自己论点的重要数据,好的图片能提升论文投稿的接受率。作者投稿所用图片需为原创,同时要根据不同目标期刊的要求作微调。多数研究者都会在论文投稿前预先处理稿件中的图片,以获得最具代表性、方便读者理解的视觉呈现,但要把握好这项常规操作的度又十分微妙。为了让图片更具说服力,一些科研作者会作出不合适的改动,即图片作假。图片作假是SCI论文写作中一种性质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
研究者出于什么原因会对图片作假
不恰当的改动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的无心的。研究者可能会出于以下原因有此一招:
• 没有用高质量图片的意识。有的人过于关注实验成功与否,忽略了图片质量的重要性。
• 缺少投稿经验,对发表需要达到的标准没有概念。
• 欠缺耐心。要想得到一张高质量图片,研究者需要付出大量心力,凑合应付很难有理想的结果。
• 认为没必要为了收图重复实验。当研究者对实验结果和数据效度感到满意,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遵守了科研道德,会让他们找不到重复实验的理由。这种情况下一些研究人会认为对图片稍作修改是无伤大雅的。
• 刻意违规处理图片,引导读者错误解读研究结果,通常还会夸大虚假数据的重要性。研究者通常出于发高影响因子的压力,或因为本身跑不出显著数据而冒险。
什么样的修改是可以的
SCI写作中下面几种改动是被允许的:
• 局部放大。
• 截图。
• 调节图片整体的明暗和对比度。需要注意不能仅对局部图像作改动。
• 用箭头、方框标注出图片的某一特定区域,为读者划重点。
• 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调节图片像素。
什么样的修改是不可以的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看似不会影响成果解读的细微调整在论文投稿中也可能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可能包括如下情况:
• 使用锐化过或过度饱和的图片。
• 将黑白图片改为彩色图片。
• 将某一局部图像复制拼贴后在另一图片中重复使用。
• 未经解释说明就将两张不同图像作拼接,比如擅自将阴性对照组的凝胶图片与另一张主图的凝胶图片拼在一起。
• 未经解释说明就去除了荧光标记样本中的荧光底色。
通过篡改使图片呈现出原本未能观察到的数据或信息即是严重的科研不端行为,个人及机构都有可能因此类论文投稿遭到处罚。科学编辑理事会 (Council for Science Editors) 指出:“作者不可增强、模糊、位移、删除或添加图片中的任何元素。”
SCI论文写作中的图像作假多发生在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科学等学科领域中,具体操作包括:
• 用Photoshop软件做出样本中本不存在的原位信号,或将微弱信号修成强信号。
• 将阳性对照样本混入实验组样本中,继而得到假的图证,或直接在图中加一条本没有的DNA条带。
• 将单个图像(如样本中的某组细胞)修改后伪造成多张实验得出的结果图。比如通过一图多改无中生有蛋白共定位信号。
• 将不同批次观测到的细胞合成在一张图中。
• 人为修改印迹实验中的信号或条带。
科研人员如何避免论文图片作假
科研人员为避免图片作假而付出的努力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研究的。
【图片生成前】
• 熟悉显微镜及其他仪器的操作方法,确认图像采集软件的设置,提前找好最合适的明暗及对比度设置。
• 保证样本的纯度与质量,尽可能减少图片背景中的噪点,从而提升图像的分辨率与清晰度。
• 根据实验设计提前构思好每一张图片需要有怎样的呈现,便于及时抓取。这项技巧尤其适用于蛋白质凝胶和印迹图片的捕捉。
【图片生成后】
• 做好对原始图像的存档,如需调整,也在副本中完成。
• 如需生成对比图,应在完全相同的设置下操作。
• 了解期刊对图片放大倍率和分辨率要求。
• 避免使用如JPEG一类有损压缩的格式,建议将所有图片都存为TIFF格式。
• 遵循目标期刊给出的图片要求作调整。
• 如图片未经修改,作者需要在图例中说明;如对图片做了改动,则应标明用了何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