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SCI影响因子

SCI影响因子解读
意得辑论文写作指导】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 是现行的主流衡量期刊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指标,它出自科睿唯安每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科睿唯安不属于出版方,因此JCR中的数据相对中立客观,众多科研人员、研究机构、图书馆都将SCI影响因子作为判断期刊好坏的主要标准,而一些出版社也会把影响因子当作期刊的宣传点。

影响因子是如何计算的
SCI影响因子是个比值,如果要统计期刊X在2010年的影响因子可以套用下列公式:
IFX = 期刊 X 在 2009 年和 2008 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于 2010 年收到的引用数/期刊 X 于2009年和2008年发表的所有论文数

影响因子的用途
1. 衡量期刊水平与关注度
由于可选择的期刊数量极大,SCI影响因子提供了衡量期刊发表论文整体质量的客观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值越高,期刊的关注度越大。

2. 图书馆筛选期刊
目前全球有数以万计的学术期刊,图书馆管理员会将影响因子作为评估期刊去留、筛选新收录期刊的工具。

3. 学术评估(反例)
尽管影响因子通常被用于衡量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但这种使用方法是偏颇的。因为影响因子从某种程度来讲仅能体现期刊的整体质量,不能说明单独某一篇论文的水平。

影响因子的读数误区
使用影响因子比较或评估期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不要过分迷信期刊影响因子的绝对值。影响因子为2的期刊在微生物学等领域关注度不很高,但在海洋学领域却算得上是高分。关注灾害管理的期刊影响因子值较低,是因为其论文主要被少数专业读者阅读或引用。

2. 学科趋向不同。不同研究领域的引用习惯不同,影响因子不能用于比较不同学科的期刊。例如:医学论文的引用频率远高于数学或工程类论文,并不意味着医学论文强于其他学科的论文。

3. 影响因子在特定领域意义不大。比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会议论文是更为主流的学术作品。

4. 无影响因子不代表期刊不重要。2022年的JCR报告中分别收录了12828本自然科学类期刊,6691本社会学期刊,3092本艺术人文类期刊。科睿唯安数据库的覆盖范围分布并不均匀,某些学科领域期刊的收录率要远高于其它领域。此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期刊并不多,且仅有少数为非英语期刊。

意得辑

上一篇: SCI论文翻译的四则注意事项
下一篇: 论文投稿信通常包含哪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