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水平好,但科研能力差,在大型三甲医院是啥下场?
前几天,我一个师兄约我吃饭,说很久没见了,想趁离开前见上一面,让我吓了一大跳。这位是带我硕士入门的大师兄,老板的得意弟子,在早些年还不卷科研的时候,在临床上摸爬滚打,练就的是一番极好的临床业务技术,在普外科都是顶顶有名的手术好手,实属是熟人开刀都鼎力推荐的人选。
离他进入省级大三甲已经6年了,现在离开不得不让人匪夷所思。
一顿酒足饭饱之后,师兄向我吐露了原委。他自嘲的说道,“一名只会做手术的手术匠,再怎么技术精湛,都只是主任手里的顶级工具人。”入职6年,苦于不擅长科研,师兄当了整整6年的主治,得不到升迁,特别是在省级大三甲医院,课题+文章更是现在妥妥的副高敲门砖。
暂且不论,每年的副高名额总是远少于具有资格的人选,师兄这类科研能力为零的医生,甚至都不在候选竞争范围内;再留在医院内,师兄也只能熬成高年资主治医生,为科室、医院赚钱。
在师兄科室内,这样类似的人还有不少,特别是外科医生。老派的外科医生们以会做手术、能做高难度手术为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力求靠自己手中一把刀,吃一碗技术饭。以往对于外科医生的晋升也是靠手术量、手术级别来判断的,现在的评价标准陡然转向以科研为中心,这群只会手术、不会科研的医生们就面临着晋升无门的境地。
“我们科还有一个跟我一样的主治,比我高四五届,三、四级手术信手拈来,一直想着晋升后独立带组。不幸地是,医院最近空降了一位常年搞行政的正高做他的上级,上级医生靠着职称坐诊收患者入组,他天天加班加点给组里的患者做手术,名声和手术费大头都给了只签个字的甩手上级。”师兄说,“我不想跟他一样,成为别人的赚钱工具,去下级医院还能有晋升的余地”。一群只想成为纯粹医生的人,因为没有科研成果,就在大三甲失去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想想也是难以置信。
跟师兄聊完,我的背上都是冷汗,不禁暗自思索,一个临床水平佳科研能力差的年轻医生,在大型三甲医院只能沦落到离开的下场吗?还能有其他出路吗?
01 跟科研团队形成合作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用自己临床水平出众的长处和人达成合作,以弥补自身科研能力差的短处,或许是和我师兄类似医生的最优解了。加入一个大团队,每个人都可以各取所需,能做临床的专心挣钱,能做科研的整合资源去出成果,形成一个良性合作。但这也意味着要更懂得人情世故,毕竟在科研成果是硬通货的时代,如何合作到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在科室内部,科主任往往会很重视能做实事、真正为科里赚钱的养家人。临床水平佳科研能力差的年轻医生通过和科主任形成良好的合作,利用科主任手中的科研资源来帮助提高自己的科研成果,从而获得晋升,可能是在大型三甲医院立足的好办法。
02 安于现状,自得其乐
对于我师兄这样骨子里傲、不甘居于人下的医生来说,做别人的影子好比自杀。如果这样有傲气的医生选择继续留在三甲医院,最重要的就是放平心态,一步步熬成高年资主治,用反正不讨好任何人的平和,只做自己喜欢的临床工作,拒绝多余的任务安排,“躺平”在大三甲医院。
等到凭工作时长排队,在退休前晋升到副高待遇,把医生当作普通工作来干,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其他工作也不是人人都是领导。这样的医生也是科室里需要的台柱子,医院少不了的临床人才,只要不追求在年轻时步步高升,也是能安然在大三甲医院一直工作的。放弃科研,只是意味着放弃了晋升的捷径,而非本身工作的价值。
03 努力补齐短板
有问题,还可以选择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科研能力差只能说明现在的状态,并不是一直都无法做出任何成果,毕竟能进大三甲医院的年轻医生,至少拥有博士科研水平。虽然卷科研对医生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促进了整个科研行业的进步。
通过整合资源、寻求技术帮助、努力科研,凭借博士期间的科研水平也能一步步积攒够晋升的要求,只要不追求快速晋升,达到一般人的平均水平还是可以做到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经费和样本,可以学习数据库分析、生信分析;没有实验条件,可以和基础实验室合作;没有技术手段条件,可以寻求专业公司、研究院所帮助……
勤能补拙,科研并不是一件纯靠能力和天分出成果的事情,通过努力虽然无法拔尖,但满足晋升的最低要求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临床和科研是医生的一体两面,即使有明显的科研短板,在大型三甲医院也并非毫无立身之所。或成为团队里的临床尖刀,或单纯做一名临床工作者,或努力完成科研达标……都可以成为临床水平佳科研能力差的年轻医生在大型三甲医院的出路之一。
医生的科研能力差并不代表未来前途渺茫,而是追随自己的本心,即使最后离开三甲医院,去基层发光发热,也是实现了自我价值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