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大佬都有的10个工作习惯,做到3条,就能超过大多数人
与我们有过合作的有很多来自于顶尖高校的教授学者,他们的故事和习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决定从他们的经验出发,分享一些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良好习惯。
以下是我们的10点有关于科研习惯的总结:
01 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长年累月的积累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因此记录好每一次组会的讨论内容,每一次试验的细节,每一次外出沟通的具体内容,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或许在不经意间记录下的一个细节,一次组内的讨论记录,就能成为日后基金申请项目书中的一个亮点,一篇顶刊论文的创新点!
注:小编推荐使用iPad + OneNote的搭配来做笔记,嵌套的OneDrive可以实现电脑手机平板云同步,再也不用担心弄丢笔记本遗失重要数据了!
02 保持阅读文献的习惯
对行业的最新进展保持关注是一个优秀科研工作者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坚持阅读文献能够时刻保证自己对于前沿研究的敏感性,确保自己从事的科研课题具备足够的创新型和前沿性。
注:文献阅读软件可以参考我们以前推荐过的“有哪些适合科研狗的APP?”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7029/answer/2214696293,使用回答里面提到的EndNote和Zotero,高效管理每天阅读的文献,提升文献阅读效率。
03 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英语是国际化的语言,几乎所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的都是英文论文。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使你跟进全球同行的最新动态,能够在国际会议中与世界各国的同行顺畅交流,避免闭门造车的局限。
此外,英语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积累,才能按部就班达到可以自由流畅阅读文献或者与他人交流的水平。
注:英语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建议可以多看一些没有字幕的美剧、英剧,来提升替自己的听力能力。长此以往,听懂老外的日常对话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04 提升展示汇报水平
三分做,七分说,具备优秀的展示能力,能够做的一手精美吸引人眼球的科研海报或者汇报ppt也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一大技能。几乎所有的科研大佬,在汇报方面水平都很高。
我们曾经接触过的一位老院士,已经90岁高龄了还能再异国他乡的会场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1个小时,全场的目光和精力都聚焦在他身上,可见汇报水平的重要性。
注:外出参加会议或者汇报时,可以注意院士大牛们用的ppt格式,多拍照存档,一般他们用的PPT的模板都是千锤百炼,值得学习的。日后等自己需要做PPT了,就可以模仿他们的风格制作属于自己的PPT模板了!
05 提前做好规划,准备多套预案
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外出调研,在开始之前做好规划,准备好实验材料、调研问卷等等内容,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做好备用预案,也是做好科研的前提。这种不仅适用于做科研,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样也适用。
06 多多结识朋友,扩充人际交流圈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一条同样也适用于科研界。多认识一位朋友,无论是在科研界还是工业界,在论文送审,基金评审,项目申请等等诸多方面都大有裨益。
很有可能某一天你的基金本子或者论文就送到了你的朋友手里,或者需要他帮忙参加职称评审,项目结题。
注: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者研讨会就是最佳的结识同行的时机!不妨在出发之间就印好多份自己的名片,参会时发给同行。多多交际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成为独立的PI都十分重要!
07 培养执行力,拒绝拖延
拖延症是效率的天敌。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教授的大牛,做事情都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想到了什么马上就去做。
拖延不仅是对效率的极大延误,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一瞬间的灵感转瞬即逝。
08 多多向高人学习,虚心求教
没有人是全才,也没有人天生就懂一切。高人之所以称为高人,一定有某方面做的特别突出的地方。能够请教到他们成功的诀窍,其实你也可以复刻他们的成功。即使是向不在科研界的人请教,他们的观点有时候也可以给你新的灵感!
09 做好总结归纳,定期向导师汇报
另外一个良好的科研习惯就是定期的总结归纳,找出自己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的不足之处,明白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同也为后期的继续科研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定期向导师汇报则能够保证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导师的期望一致,不会偏离原定的方向。
10 培养一项运动爱好,定期锻炼身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见过太多因为缺乏锻炼,而又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之下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身体出毛病,甚至更严重的直接猝死的案例。保持锻炼的习惯,不仅能够培养健康的体魄,同时也能释放科研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维持心理健康。
注:小编认识的博士生,大部分都是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的高手。提前在学生阶段就培养一门擅长的运动,以后到了工作岗位上报名各种比赛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