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临床医学生大多不愿意从事科研?
当今,医学生的生态环境之水深火热几乎举世皆知,特别是科研压力之大,在大型三甲医院更是重如泰山。
很多博士都需要拿科研作为自己的第一份敲门砖,才能如愿找到工作,那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何普遍医学生仍愿意去搞临床,而不是科研呢?从医学生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以下3方面的原因。
01
临床是初心,科研是要求
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多数医学生,在选择高考专业时,普遍都怀抱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职业初心。埋头在实验室苦干,成为医学科学家,或者研究学者从来都不是这一部分人群的内心真实想法。
临床医学生更愿意去从事临床工作,而不是科研工作是在最初就已做完的选择。换句话说,不愿意当医生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本就不会选择就读于临床医学专业。在临床医学生中,寻找更愿意做科研的人,无异于在冬天寻找春花,在沙漠搜寻水源,在沙砾中淘金。
毕竟,更愿意做科研的人,都选择了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等等基础学科。因此,医学生这个群体更愿意做临床而不是科研,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事情。
目前,医学生卷科研的现象越演越烈,说到底是因为硕博的毕业要求、导师的晋升压力、医院的招聘要求等等外界条件所造成的,而不是医学生们的初心。
02
临床是吃饭问题,科研只是锦上添花
首先,要明确的是,医院里临床业务科室中的医生是生产者,科研工作者是脱产者。很多非科研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来自于临床的,医院的本职工作就是做好临床,为患者服务。
因此,医院中更需要的还是能承担临床工作的医生,而非脱离生产的研究学者,一般来说只需要优秀的少数研究员,就足以为医院的学术发展创造条件了。
这就造成了相比于能创造收入的临床岗位,纯科研岗位的要求更高、数量更少。只在科研上有优势的医学生,很难找到工作。
同时,科研指标并不是在所有的医院都同等重要,在省级以下的临床型医院来说,科研是加分项,但不是必备项。作为一名医生,如果没有过硬的临床业务水平,就不能完成医院的本职工作,在患者中积累自己的名声,没有慕名而来的病源,医生就不能吃临床这碗饭。
而科研工作的好坏,顶多是让医生搭上晋升的快车道,并不能让医生真正地吃饱饭。如果一个医学生不愿意干临床,只愿意干科研,立即就将面临竞争更大的吃饭问题。
这也是很多医学生明晰的事情,如果干不好临床,就没有饭吃,又何谈选择去做科研谋发展。
03
临床是多劳多得,科研是一场豪赌
更重要地是,临床工作是明确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科研工作是一场努力是基础,做好靠运气的事情。纵观人类历史,也没有一位科学家敢表示自己一定能源源不断地靠勤奋创造成果。从事科研工作,就是一场大浪淘沙的赌博,其发展前景是不可控的,科研能力是难以评价的,实用性是几乎没有的。
每一个做科研的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可以取得优秀的学术成就。而临床工作不同,它更讲究积累经验,多学多看。只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在临床工作上取得不错的成就,特别是对于动手要求很高的外科医生来说。
归根到底,临床工作是吃技术饭,科研工作是吃运气饭。对于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医学生来说,临床这碗饭的苦吃得明明白白,科研这碗饭的苦可能就不清不楚。
何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成为知名专家、著名医生,也不是每一家医院都需要发展重点学科、获得地区影响力。从本质上来看,95%的医生还是传统的医生,而不是一定需要获得学术成就的医生。
这就不难理解,大多数人还是会愿意做体力上很累、但收获很直观具体的临床工作,而不愿意去做心理上压力很大、未来充满不确定的科研工作了。选择稳定发展,而不是风投,是符合人性的规律。
医学生们最大的心愿可能就是沿着传统的道路,成为一名医术高超、德高望重的大专家了。科研是现阶段对于医生的额外要求,也是晋升的快车道之一。
普遍来说,医学生这部分人群对于临床的兴趣,远远大于科研。虽然临床工作又苦又累,但科研工作也并不轻松写意。
不管是从未来道路发展的稳定、自身兴趣还有工作前景来说,医学生更愿意从事临床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