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卷国自然,到底哪些人申请成功了?

史上最卷国自然,到底哪些人申请成功了?插图

面对日益卷得飞起的国自然,有的小伙伴感慨——

青基还没卷到,人已经老了。

8月23号,今年的国自然结果“放榜”了,几家欢喜几家愁,我看线上线下已经讨论翻了天。

今年国自然受理项目总数达到了383126件的历史新高,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6.3%。**这个涨幅放到历史的长河中都是相当炸裂的,比如过去两年的受理总数涨幅仅为3.6%和6.5%。今年直接把 5 年的涨幅涨出来了。

大家可以想见,今年的申请数量的飞涨,一定会让获批难度极大提升。

就昨天,我找身边国自然中了或者没中的小伙伴搞了个小座谈,有酒有肉,有可乐有鸡翅的那种。中了基金的多喝点,没中的多吃点,抚慰一下心灵。

01 面上今年确实卷

去年面上取消了“申二停一”的限制,今年作为取消限制后的第一年评审其实早就可以想见,面上申请增长得多恐怖。

作为国自然的“一般项目”,面上项目什么年龄都能申,连长江、万人那些有着国家级人才称号大佬也会隔个几年就再申一个,大佬们本来就占掉了面上项目的不少名额,现在又多了一批申了两年没中本来应该偃旗息鼓一下的“卷王”。

根据我查到的数据,今年面上项目受理数量增加了近6万个,资助率下降超5%,是各类项目中影响最大的,完全是断崖式下跌。

桌上一起吃饭的一个好朋友,实验室里非常受大佬喜爱的“青椒”,去年已经评了副高,文章发得贼好,今年申面上。三个评委打分AAB,这种分数竟然连会都没上,朋友emo了好久。

根据过往经验,AAC都很可能会上会,上会之后甚至还很有的救,今年的标准确实提高了,朋友所在的口恐怕全部都是3A上会。

后面大佬给她点评,不管是换到往年还是换到别的口,她的本子都差不多能中的。

可是现实就是这样,踩在风口,被卷飞也是无奈。

而落选者除了无奈唏嘘,只能看看自己的身份证,安慰自己还年轻然后“下次继续”。

史上最卷国自然,到底哪些人申请成功了?插图1
02 青基的结果意外也不意外

可是,面上还能“下次继续”,青基可没这么好命。

和面上项目相比,青基卷得也不遑多让。

很多青椒一谈起当年的青基申请,写了本子大差不差就能中的“黄金时代”,大都唏嘘不已,只恨自己晚生二十年

但奈何随着博士队伍的日益庞大,平均水平的水涨船高,青基越来越难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有评审专家说今年青基的质量非常高,甚至比有的面上写的还好,这点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但年轻老师们写本子的努力和本子质量确实肉眼可见的提升了。

当然,大家显然更关注什么样的本子能中。

很多人说现在只有大组才能中,必须有大腿才有戏。我觉得这么说可能有失偏颇。

一起“座谈”的小伙伴今年申了青基的,两个中了的“幸运儿”都是去年7月刚刚入职,博士院校分别是一个中游985一个211,没有海外经历,没有大组背景。

但是,他们复盘分享经验,总体感觉就是故事讲的很完整,创新性也很实在,不是花里胡哨罗列一堆看起来高大上的技术糊弄事。

所以,不是小组中不了,小平台的老师一样有机会。

当然,如果研究基础,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大组大平台相比处处不如,中的几率自然小很多。至于场外因素,什么时候都会有,或多或少。

另外,说到研究基础,网上很多老师一谈到青基就会说研究基础非常非常重要,甚至言之凿凿几篇一区几篇二区是门槛/基本能中。

事实上,我身边这几个老师的例子恰好不是这样。如果单纯看研究基础和发的文章的水平档次,中了的老师其实完全比不上另外在座几个没中的。没中的老师人均2篇以上一区文章,而中了的只有一个老师有一区,另一个老师只有两篇二区。

必须承认。青基的基础确实重要,但根据一些评审专家的意见和点评发现,idea和“故事说得好坏”可能更为关键。

**简而言之,这个项目是否做了一个比较创新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可行性高不高。**

有的老师本子写得很丰满,技术路线很复杂很漂亮,研究基础罗列了一大堆,文章发得也很不错。但是,整个本子让人把握不住重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或者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这种用力充实自己的本子,把申请书内容填充得很满很漂亮,却没有梳理好核心idea的本子,其实就是陷入了一种“自嗨”的陷阱。

当然,对于那些还年轻,还有好多次机会的青椒老师,一次就中当然是小概率事件,大家今年没中,明年打起精神再来。

但对那些最后一年机会的朋友,没“中签”这件事确实有点残忍和唏嘘。

一个出身中科院某所一个大组的女老师,讲述了他师兄的遭遇。这位老师当年成果很不错,进了个211,可连续三年没中青基,今年是他能申青基的最后一年。本着背水一战的态度加班肝了大半年实验和本子,可惜还是事与愿违。

最后这位老师无奈的感慨:

今年还没卷上青基,人却已经老了,不能再申请了。才35岁,自己的科研路,却很可能已经断了。

也许,这也同样是许许多多35岁青椒的无奈。我突然想起来张爱玲的那句话“出名要趁早”。科研圈也没能免俗,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不管是年龄焦虑还是中年危机,科研人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您需要关于SCI论文投稿指导与协助,欢迎访问意得辑官方网站,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和专业建议。

史上最卷国自然,到底哪些人申请成功了?插图2

上一篇: 去韩国读博,到底水不水?
下一篇: SCI论文润色哪个好?从专业度到价格,全方位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