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博士生喜欢“良性拖延”?
听到“拖延”一词,本前博士生深有同感,在写这个题目的时候都不禁多“拖”了5天,十分点题。什么?我这不是“良性拖延”,而是“恶性拖延”?没有没有,最近天气秋高气爽,层林尽染,适合登高远望,舒展心情,为投入工作做好良性心理建设,当然算得上“良性拖延”。
当然,这里要先介绍一下,“良性拖延”这个新词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大概就是“磨洋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美化版了。
读博的各位肯定深有体会,每天早出晚归,没有刷手机,没有谈恋爱,天天看文献,做笔记,忙得不得了,一个学期过去了,论文没写一点……时间都到哪里去了?明明看起来很努力,为啥没有一点实质性进展?
为了区别于打游戏、刷手机、压马路等明显的“恶性拖延”行为,这种明明看起来在做事,但却是不干正事、专做准备的拖延,被分出来称为“良性拖延”。
那为啥有些博士生喜欢“良性拖延”?是在假装努力吗?
01 畏难心理重,不愿意挑战高难度的工作
博士期间的工作与硕士、本科阶段的难度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博士生本人去探索和尝试,导师如果没做过同一个小方向,也不能有效地进行细节上的指导。
因此,不可否认,在读博期间,很多实验方法你可能是组内做的第一人,很多领域知识你可能是知道的唯一一人,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解决“正事”中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试错和思考。
在日复一日的失败和找不到出路的负反馈中,一些博士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畏难心理。做一个重要实验前,会想“肯定又会失败,不能贸贸然做,我先查查资料吧。”
今天在图书馆查8小时资料,明天去别的实验室请教1天,后天在网上论坛向大神请教学习,大后天跟供应商问问技术细节……一周过去,实验步骤还没详细写好,导师一问还在“查资料、做准备、再看看”,再过一周也没有个定论。
为了避免失败,直接避免开始,就是“良性拖延”的真实心理写照了。
02 对自己的成果没有信心,不愿推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是因为畏难才“良性拖延”,还有一部分人是自我选择了“良性拖延”。
他们对自己的课题有不一样的看法,对科研圈急功近利的风向不屑一顾,他们只想得出最佳实验结果、最准确的实验结论、最有意义的实验成果……
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在博士生中占比不小,每次得出不符合理论、看起来没有希望的实验结果,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回避心理。他们往往会说,“我做这些有什么用?就算是有差异,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吧?我这个课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一旦产生回避心理,他们推动课题和论文的内在驱动力就明显地大幅减弱了。每次做一件事,都是毫无动力地、机械地推动。
在没有极强地外力督促下,他们会选择做很多其他看起来在学习,但实际上对于自己的课题毫无帮助的事情。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自我“良性拖延”者,往往是最难改正,反而会耽误自己的学业。
因为,人一旦陷入了意义的求证阶段,他所有的心力都在思考如何自洽上,即使看起来还在努力学习、每日工作,也是在无效地推进课题,无限地“良性拖延”。失去斗志,就神仙难救了。
03 改变心态和方法,克服“良性拖延”
其实克服“良性拖延”真的不是一件难事,首先要改变心态和做事方法。很多人觉得, “我觉得我不是在良性拖延,做实验、写论文前进行学习和准备本来就是必要的”。
当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是有效工作的一部分,然后有些博士生往往只准备不动手,任由时间流逝,何尝不是一种被动的“良性拖延”。
首先要摆正心态,要把畏难心理去掉、把读博中累积的负反馈忘掉,用“纵使千难也不畏”的心态去做事,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把问题放着,又用简单工作缓解焦虑,不过是吃下延迟时间的毒药罢了。
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有信心和动力,抱着就算做不出来,也要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成长的良好心态,真正去学会做研究,才能在有特别的灵感时抓住机会,做出心目中“有意义”的研究。切勿先上升到完美虚无主义,再失去内在动力地前行。
其次,要改变做事方法,学会边学边做。很多事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算阅得文献千万遍,也不如自己动手先尝试一下更能发现问题所在。以写论文为例,从宣布写文章开始,很多博士生就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先是查文献,学习相似文献的写法结构,再是检索所写领域内的进展,最后连英语语法和好词好句都学完了,半年过去,该写的论文连一行字都没有……
这些人有时并不是真的想拖延,反而非常勤奋、努力地去学习如何写论文,从框架到细节,全部的模版都研究了个遍,然后写的时候还是磕磕绊绊,从第一句写到结尾,时间匆匆就过去了。
做事方法不对时,也会造成看起来用了很多工,但没出活的“良性拖延”。其实,写论文最好的方法是边写边学,如先写结果,每写一段就参考类似的结果描述进行修改调整;再写前言、讨论等等,这样才能在演练和学习借鉴中获得真正的推进。
就像以前课本知识学完,有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一样,得边学边练地做才能有成效。切勿前摇太长,施法力量就不够了。
其实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地“良性拖延”了,都能说明在读博的过程中,你的心态、做事方法等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要你能认清自己想要的方向,戒掉“良性拖延”,调整好自己的步伐向前进,相信一定能心愿得成。最后,安得学位千万个,大庇天下寒博俱欢颜。
如果您需要关于SCI论文投稿指导与协助,欢迎访问意得辑官方网站,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和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