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要先搞定家人?这里有几条“馊主意”!

读博要先搞定家人?这里有几条“馊主意”!

最近,除了很多研究生会来问我关于读博的事儿,越来越多在企业或学校工作的朋友们也开始考虑读博深造。虽然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太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获得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举个例子,我有个正在读博的师妹,她是全职读博,有个2岁的宝宝。因为在家没法安心学习,就经常到学校自习。婆婆总跟小区里的邻居们抱怨:“我这个儿媳妇啊,借着读书的名义,天天不着家。。。。。。”

当然,不仅是女博士生会遇到很多挑战,男博士生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我有个朋友,他是工作之余兼职读博,三十好几没对象,爸妈就特别着急:“都这个年纪了,有空去读博都不想找女朋友。。。。。。”

而事实上,你每天在博士生办公室或者实验室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如下图),和家人想象的样子有很大差别。

Default Alt text

在此期间,这些对我们来说最亲近的家人如果不能对读博这件事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就可能就会造成如上两个例子中的误会或隔阂。这些误会和隔阂长年累月地积攒,就很容易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定时炸弹,对本来就如履薄冰的你来说,随时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博士,作为目前全世界公认最高级别的学位,其门槛之高可想而知。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只有5.7%的人拥有本科学历,0.57%的人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历,其中成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仅占总人口数的万分之6.75。这个客观的数字充分体现了博士的“小众”属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整个社会都能对如此小众的一群人在做的事能有多么透彻的了解,但是我们至少要能给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做好科普工作,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嘛。

那么,如何更好地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呢?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     打好提前量

 

如果身边有已经毕业的或正在读博的师哥师姐,请他们到家里坐坐,吃个饭,和你的家人唠家常的时候先吹吹风,让家人能通过这些过来人了解一下读博的艰辛。在考虑读博期间,用便利贴写下你所预见到的在你读博后可能会给家人带来的麻烦或不便之处,贴到冰箱上或其他方便家人看到的地方,找合适的机会和家人聊一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到便利贴上。当你觉得大多数问题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你在申请博士的时候也会更有底气。

2.     请家人一起陪跑而不是做观众。

《李尔王》里有一句话:独自受苦的人,受苦最深。在还没开始读博之前,你和家人对读博的理解很可能是在同一起跑线的,都以为会是下图中第一幅画面的样子,先做好计划,然后几年后就船到桥头自然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发现,现实是如下图中的第二幅画那样曲折坎坷的。但是每天经历这些坎坷的人是你,很多时候发生在你的博士生办公室或实验室,而你的家人并没有了解到这些情况,他们还在起跑线那里。这时候如果你不能坦诚的、大胆的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他们又如何能感同身受呢?那么不妨在遇到困难,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尝试多跟家人倾诉。你的家人或许无法理解你研究的到底是什么,但是他们能通过你的倾诉感受到你的不容易,当你的情绪同行人。

 

Default Alt text

3.     阶段性的胜利及时汇报。

当然,当你有所收获的时候,也要记得跟家人分享和庆祝 (比如吃一顿大餐?)。生活需要仪式感,读博更需要这些欢乐时光来给自己和家人充能。这样,家人对你的读博过程更有参与感,也更能理解你的难处。而且,一份快乐变成好几份快乐,何乐而不为嘛!

 

4.     家,不是垃圾桶。

搞定家人之前,最需要搞定的可能是自己。科研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碰的遍体鳞伤也不无可能,这时候情绪的宣泄在所难免,但无意的恶语相向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毕竟咱努力的目的之一,不就是为了家庭吗?想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那就学会给自己的坏情绪一个“急救包”:夸奖的话脱口而出,伤害的话三思后行。否则最后根据地都没了,那咱们读再多的书,悟再多的道,也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因为篇幅原因,分享就到这里啦!最后一句很喜欢的诗送给各位科研人: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我是意得辑,你身边的科研顾问,喜欢就关注吧!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