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view
- Popular
期刊转型成开放获取的技巧,以及 mega-journal 在学术出版的角色
Duncan MacRae 是 Wolters Kluwer 旗下 Medicine 期刊的高级出版人员,Duncan 在该期刊从订阅制转换成开放获取期刊时扮演关键角色,他主要的工作是增加期刊工作流程系统的效率,提升编辑部运作,将新科技落实到编辑部工作流程中。在这次的访谈中,Duncan 详述了 Medicine 的工作流程,解释当初是怎么转变成开放获取期刊,还有开放获取与订阅制期刊之间的相似与相异之处。Duncan 也分享了他对 mega journal 的不同看法,mega journal 的限制较少,而且可以在发表后帮作者宣传。最后他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了作者、出版商和编辑对开放获取的看法。
让我们先谈谈 Medicine 这个期刊吧,为什么 Medicine 当初会决定从订阅制转成开放获取期刊呢?花了多久完成?对期刊的阅读量/订阅量有什么影响?
Medicine 从 1922 年以来持续发表优秀的高质量内容,但是期刊并没有学会的支持,因此没有固定的作者及读者基础,这限制了期刊与其他一般医学杂志的竞争。同时,Wolters Kluwer 也在研究出版开放获取刊物,相较于出版新的期刊,将已有的期刊进行转换是比较好的选择。
将杂志从订阅制转换成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因为我们有非开放获取内容的存量,所以我们同时发表两种类型的内容。同时我们也让订阅制逐渐淡出,让读者及早知道 Medicine 不再需要花钱订阅,以后是免费开放给所有人的。
将期刊从订阅制转成开放获取容易吗?想要进行这个转换的出版商,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
最重要的事情或许是期刊是不是真的适合开放获取。如果你的期刊是成功的订阅制期刊,也有足够的投稿量,可以选择复合式开放获取,而不是完全开放获取,这样可能比较好。不过,如果订阅量跟广告收益都在减少,或是作者都移往开放获取期刊的话,可能就是考虑开放获取的时候了。
对我们来说最复杂的问题是单位订阅户,要适当的提醒他们即将到来的改变,还有规划他们日后仍能持续收到内容的方法,这两个都不简单。举例来说,如果有单位一直以来都有订阅 Medicine 的内容,我们必须要确保他们知道 Medicine 会继续存在,只不过是变成开放获取形式,避免他们将钱花在开放获取内容上。
可以说明下你负责的期刊的出版流程呢?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吗?审稿时间如何?采用了怎么样的质量控管机制?
Medicine 杂志在接受论文后采用的出版程序跟一般期刊没有不一样,都会进行文本编辑、排版和润色。还有,我们的审稿周期也跟大部分的期刊一样短,从投稿到第一次出结果的时间平均是 27 天。审稿的流程也跟订阅制期刊差不多,大多数的论文在接手前都需要精力好几轮修改。
不过,我们的审稿流程跟质量控管机制确实有一些特点。首先,Medicine 发表的 8 种文章类型都有特定的研究报告准则,我们要求每份投稿都必须要附上检查表跟流程图。假设有人要投稿系统性综述跟 meta 分析,论文一定要符合 PRISMA 准则并附上合适的支持材料,这些可以让所有的投稿拥有一致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质量跟完整度,方便编辑跟审稿人作业。
再来,我们分配编辑的系统完全是根据论文与编辑的专业背景分类进行媒合的。作者课呢在投稿的时候选择 5 个分类,而编辑在系统上也是使用的分类清单进行注册的,目标是编辑只处理与自己专业相符的投稿,我们认为这样对作者、读者还有整个审稿程序来说比较好。
你自己的专业角色也转换了,从管理订阅制期刊变成完全开放获取期刊,这两个角色有什么不同?管理开放获取期刊有什么特殊的挑战吗?
除了不同的协议模式,这两种期刊的管理方式其实非常相似,特别有挑战性的地方是创造有效率的工作流程和程序。Medicine 的不同之处是编辑部的架构和管理,先前只有一小群从同一个机构来的知名专家,现在则有超过 750 人的国际编辑成员,这个改变跟 Medicine 转型为 OA 期刊后收到更大量的投稿有关。
投稿到多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相较于订阅制期刊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吗?是什么?
多领域开放获取期刊不像订阅制期刊有费用上的限制,在发表内容上有很大的自由,比如说,因为每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作者出钱的,Medicine 不必不同在意版面空间限制。所以我们的出版时程完全取决于出版部分可以负担多少内容数量。此外,作者的论文潜力仅取决于自己选择的协议类型带来的限制。
mega-journal 的概念看来越来越流行了,你能跟我们的读者说明下这个概念吗?mega-journal 在现今的学术出版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觉得开放获取出版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Medicine 成为 mega-journal 有个有趣的转型过程,它跟作者所知道的传统期刊订购方式完全不同。我们不是专门领域的期刊,比较像是把 43 个不同专业领域的期刊会发表的内容都放在同一个期刊名下,因为我们编辑部的任务是发表所有符合伦理道德的显著性工作,我们不考虑创新性跟潜在影响力,所以我们有发表阴性结果的研究和案例报告的自由,不用担心期刊编辑部的结构。
我们最新的进展是让读者更容易浏览涉及领域广泛的内容。我们每周发表 20 至 40 篇各个主题的文章,假设我是心脏病学家,我该怎么在每个月发表好几百篇文章的地方找到我有兴趣的内容?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期刊里面建立不同分类页面,就像是子期刊一样。这大概也很好地描绘出开放获取期刊的特性,还有 mega-journal 的未来。Medicine 被定位成 mega-journal 是因为这对收录还有散布来说最好,但 Medicine 的运作就像 43 个专门期刊,如果之后 mega-journal 要根据引用表现拆分这些专业领域的话,我也不会惊讶。
那我们来谈谈开放获取这个概念,还有目前的接受程度。在跟出版商还有作者这些不同类型的用户工作过后,你认为这些人对开放获取运动的看法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有没有哪一群人特别明显支持开放获取的?
就我的经验来看,作者对于开放获取发表带来的可能性不是觉得兴奋就是矛盾,我还没有遇过哪个作者是强烈反对开放获取发表的。出版商这几年则有明显的改变,开始认为开放获取有很大的潜在利润,但我想老牌的出版商也认为开放获取出版需要甩开“掠夺性出版”的形象,这样才能最大化开放获取出版的潜力。虽然各自的动机有所不同,但出版商跟作者都有让开放获取出版成功的动力。
我可能会再加上一组人,就是期刊编辑,他们的看法和出版商作者非常不同。特别是 mega-journal 模式,让传统的编辑部的整个不同了。这个模式不强调创新性或影响力,编辑在期刊编辑部的任务一下子不同了,我可以理解有些编辑会对此感到备受威胁,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开放获取期刊是传统高影响力期刊的补充。举例来说,接受率很低的期刊可以提供那些写出值得发表的论文但还不到发表在旗舰期刊水平的作者开放获取的选项,这样子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像是投稿量输给竞争者,又能维持传统编辑不的角色跟影响力。
【非常感谢 McRae 接受意得辑专家视点的访问,本次采访人为 Clarinda Cerejo 和 Jayashree Rajagopalan】
声明:意得辑与 Wolters Kluwers 合作推出新网站,提供投稿 Lippincott Williams & Wikins(LWW)的医疗保健研究论文作者编辑部相关服务以及在线学习资源。本次采访由意得辑专家视点独立进行,无任何商业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