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撤稿,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关于撤稿,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近年来,由学术不端导致的撤稿时有发生。大规模的撤稿事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一波学术圈的地震。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讲讲什么是撤稿,哪些因素会导致撤稿,以及如何识别撤稿论文。

 

什么是论文撤稿

这里所说的撤稿,是指文章发表之后的撤稿。事实上,撤稿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在发表之前由作者主动发起的撤稿称为“withdraw”,而发表后的撤稿叫做“retraction”。

 

两者除了撤稿时间上有所不同,对作者和期刊的影响也相差巨大。前者其实无伤大雅,只要作者有充足的理由,不会对作者有负面影响。但后者会对论文作者的声誉,甚至整个科研生涯造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而期刊有时也会因此蒙上污点。

 

一般来说,做出论文撤稿决定的是期刊,不过作者如果发现文章出现了重大错误,导致研究发现无效或者存疑,也可以跟期刊编辑沟通撤稿。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可能导致论文撤稿的原因。

 

撤稿原因

根据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 的指南,撤稿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研究和论文撰写中,捏造、篡改、剽窃、伪造数据事实或结果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1. 差错

差错一般指在实验过程中或数据分析时出现错误,不能复现结果、或在分析时遗漏关键信息等。当有明确证据表明论文结果不可靠或由重大错误引起的,论文就会被期刊撤稿。

  1. 其他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没有透露重大利益冲突,以至于影响了编辑和审阅者对文章的判断,违反审阅规则。侵犯版权或其他法律问题(诽谤、隐私)也会导致论文撤稿。

 

如何避免撤稿

避免论文撤稿,最重要的是坚守学术道德底线。不剽窃,不造假,不篡改。

 

当然,有的时候某些严重错误并非“主观意愿”造成,例如把某篇人为操纵或舞弊的论文视为前人研究或者研究基础,进而开展的后续工作。这种基于不真实的基石上的研究自然容易引发后续的重要错误。

 

所以,在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重要的结果和数据要进行反复校验检查,重要的基础和参考要进行细致的甄别。

 

如何了解论文撤稿信息

在检索论文或撰写综述时,了解哪些论文已被撤稿十分重要。

 

我们知道,论文被撤稿后仍然可能被大量引用,尤其是撤稿论文在撤稿前已经被大量引用过,那么在撤稿之后仍然有可能继续收到额外的引用[1]。这些基于撤稿论文所做出的研究会使整个研究失去价值。

 

事实上,发现论文撤稿并不困难。就像这幅图显示的这样,在检索论文时,期刊一般会显著地标明这篇论文是否被撤稿。

所以,避免引用到被撤稿的文章,需要作者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细致彻底地检查每一篇被引文献,尤其是在文章发表前,要再次仔细审查每一篇文献。

 

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对你的研究却十分必要。当然,意得辑的科学深度编辑服务可以帮你解决这一问题。科学深度编辑服务汇集本领域的三位专家,组成编辑团队,他们会对语言和文章逻辑进行深度润色,比如参考文献是否恰当,是否引用了撤稿论文等。还会检查你的论文是否涉及剽窃,对文章进一步润色,进而加速文章发表,并避免撤稿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姚长青,田瑞强,杨冬雨,等.撤销论文及其学术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Found this useful?

If so, share it with your fellow researchers

该话题属于稿件后期发表阶段

论文发表并不是结束,还有很多事要做!了解撤稿、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建立人脉,还有提高你的工作能见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