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新举措一览

同行评审新举措一览

如今,逐年升高的论文发表量使审稿人的供需愈发不平衡。许多科研人员迫于在发表及基金申请方面压力,加上时间与精力不济等原因,不得不推掉审稿邀请。因此,同行评审的担子往往落在少数能够胜任的研究者身上,但那些等待发表的作者也由此陷入漫长的学术出版流程中。

此外,审稿人的要求也会因期刊、学科、地域等因素而变化。不确定因素为审稿机制增加了压力,也衍生出同行评审是否能有效地维护科研诚信的质疑。

尽管存在争议,同行评审仍是现阶段学术领域不可或缺的质检员。学术出版从业者也已多番调整审稿模式,不断优化同行评审流程,这项变革在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同行评审有哪些新模式

学术传播方式不断演变。我们已经从纸质订阅式的传统期刊,过渡到了电子刊与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OA) 时代。在新冠肺炎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危机的背景下,开放科学、开放数据的势头尤为强劲。

 

相应地,同行评审也在应时转变。比如在疫情期间,许多期刊为新冠肺炎相关的研究开通了特快审稿通道,以加快发表进程1。PLOS 及eLife等学术出版、科学传播机构还发起了“快速审稿倡议”(Rapid Reviewer Initiative),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冠肺炎研究的审稿效率。“学术出版商通力合作,为完善科学传播机制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团结”。2此外,预印本的兴起也为开放、有效的同行评审提供了条件。过去几年中,同行评审的新模式与新理念呈现井喷之势,本文将历数一些较为典型的发展。

 

开放同行评审

开放同行评审旨在让审稿流程与出版决策更加透明。开放同行评审没有严格的定义,它大体上指的是将审稿过程对外公开这样一种模式,或在发表前,或在发表后。这一模式大致应具备以下条件:

开放身份,即每一位审稿人都实名审稿。

开放审稿意见,即同行评审报告将与被审核文章一同发表。

开放参与,即论文接受全体科研人士的审查与建议。

多家期刊和学术平台都已引入了开放同行评审机制。EMBO Journal允许审稿人间有交流,即在编辑决策前审稿人可以参阅并评论彼此的审稿意见。Frontiers系列期刊设有作者、审稿人和副主编互动协作环节,以便更快达成共识。3

开放同行评审报告意味着审稿过程将接受其他学术同行的评估,某种程度上来讲也能提升审稿人的学术口碑。

 

优点

  • 开放同行评审可以解决问责机制缺失、有违科研道德的审稿操作等盲审存在的问题。
  • 开放身份使审稿人在给意见时更具建设性,也更细致。

 

缺点

  • 开放同行评审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
  • 部分审稿人,尤其是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科研新手,在审领域内知名学者的稿件时可能会心存戒惧,不愿给出批判性意见。

发表后同行评审

先发表、后审稿的模式被称为发表后同行评审,它同样使审稿机制更加透明。发表后同行评审将审稿时间置于论文发表之后,即任何学术同行都可以对文章作评审。

发表后同行评审的形式不一,包括读者写给编辑的反馈信、博客文章、社交媒体的发声等等。这一审稿模式由若干线上出版平台开创,其中包括“eLife”。其主编Michael Eisen及团队成员曾表示,eLife致力于“用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先发后审’模式取代传统纸质期刊常用的‘先审后发’模式”。4

推特同行评审可以被看作是某种形式的发表后同行评审。如今,许多科学家都有刷社交媒体的习惯。推特上的一些科研人员、科普从业者常用通俗的语言解析当下热门研究的主要发现及优缺点,也有人会用段子、梗图作俏皮诠释。推文串正迅速为英语国家的研究者所用,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概念与现象,且不受单条推文280字节的长度限制。

尽管推特并不能作为一种正式的同行评审机制,但科研人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属性追踪重大的研究问题,获得行业动态。

多样的发表后审稿大概率还将持续存在于学术出版领域,并会衍生出许多变体。

 

优点

  • 发表后同行评审使快速发表成为可能。
  • 发表后同行评审允许研究者与其他学术同行就论文展开讨论。
  • 推特上被曝光的问题论文能得到广泛关注,弥补了传统渠道的不足。

缺点

  • 未经同行评审就发表的论文可能使劣质研究广泛传播。
  • 推特科普可能会被学术门外汉误读。
  • 社交平台的语言环境有时具有攻击性。

结果盲态审稿

结果盲态审稿是一种新型同行评审模式,英文叫做results-masked review,或results-blind review,即审稿人在初期仅凭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评估稿件质量,不将研究结果纳入考量。在这种模式的同行评审中,编辑会将文章的结果及讨论部分删除后发给审稿人,只有当所有审稿人都认为收到的部分稿件可取,编辑才会将完整稿件送至外审。5

 

优点

  • 有效避免了审稿过程中的唯结果论,即研究结果显著的论文往往更容易通过同行评审。
  • 过审稿件的研究方法更为严谨。

 

缺点

  • 这一模式尚未普及。
  • 这一模式不适用于未涉及实验的论文,比如综述文章。

同行评审新趋势

审稿人激励措施

学术各界逐渐意识到应该将审稿意见视为一种学术输出。学术平台ScienceOpen已将其网站上的所有审稿报告公开并标上相应的DOI号。这样一来,审稿意见不仅能被其他研究者引用,也对审稿人的工作给出了书面认可,审稿人后续还可以将其经历写进学术简历中6

其他如Reviewer Credits和Publons等平台都启动了审稿积分制,审稿人可用工作积分兑换非OA期刊的获取权限、部分版面费减免等福利。

 

同行评审之多元与包容

同行评审多元化有利于削弱学术偏见、促进科研发展、提升科学严谨性。如今,许多期刊在确立编辑委员会及培养审稿人库时都力求做到多元、平等、包容,吸纳不同性别、地域及资历的学者。学术出版商也纷纷致力于制定和实施相关举措,增进同行评审的包容性,以促进科学的发展与多样。7

 

人工智能助力同行评审

 

人工智能技术已被作者及出版商用于语言、抄袭与合规等方面的检查,将来也极有可能应用于同行评审中。例如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筛选审稿人、自动概述论文结果等环节实现同行评审流程简化或半自动化。8

同行评审的未来

1965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的创刊标志着学术出版的开始。自此以来,同行评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疫情期间对学术内容的紧急处理机制也印证了同行评审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每一次创新都有可能消除传统模式的局限,未来同行评审将朝着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向衍化。

参考文献

  1. Horbach, S. How the pandemic changed editorial peer review – and why we should wonder whether that’s desirable. LSE Impact Blog. (2021). https://blogs.lse.ac.uk/impactofsocialsciences/2021/02/10/how-the-pandemic-changed-editorial-peer-review-and-why-we-should-wonder-whether-thats-desirable/
  2. PLOS Blog. Study finds COVID-19 research freely accessible, but research data sharing and preprinting are low. (2021). https://theplosblog.plos.org/2021/12/rori-covid-19-research/
  3. Ross-Hellauer, T. What is open peer review? A systematic review What is open peer review? A systematic review [version 2; peer review: 4 approved]. F1000Research 6, 588 (2017). https://doi.org/10.12688/f1000research.11369.2
  4. Eisen, M.E., Akhmanova, A., Behrens, T.E., Harper, D.M., Weigel, D., Zaidi, M. Peer Review: Implementing a “publish, then review” model of publishing eLife 9, e64910 (2020). https://doi.org/10.7554/eLife.64910
  5. Elsevier (2017). Results masked review: peer review without publication bias. Elsevier Connect. https://www.elsevier.com/connect/reviewers-update/results-masked-review-peer-review-without-publication-bias
  6. Review on ScienceOpen. About ScienceOpen https://about.scienceopen.com/peer-review-guidelines/ (2020).
  7. Dewidar, O., Elmestekawy, N., Welch, V. Improving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academia. Res Integr Peer Rev 7, 4 (2022). https://doi.org/10.1186/s41073-022-00123-z
  8. Checco, A., Bracciale, L., Loreti, P. et al. AI-assisted peer review. Humanit Soc Sci Commun 8, 25 (2021).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0-00703-8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Found this useful?

If so, share it with your fellow resear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