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最新
中国科研人才计划是近年科研产出的主要推动力?
1月12日,《自然》官网发表一篇新闻稿,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科研竞争态势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对中国的某个人才计划进行了评价。这是一篇连举证都不够客观的新闻稿件,我们需要辩证地来思考和对待这些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那么,中国的科研丰收主要靠外媒所关注的科研人才计划吗?
自然这篇新闻提出,留学归国的中国年轻科学家们科研产出比留在海外的多是因为国内的科研基金丰厚以及充足的科研人力资源。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年轻的科学家们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部分人留在海外,一部分回国。然而,是否回国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种的,可能并不如外媒所说的仅仅为了科研基金。关于家国情怀方面的理由,基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外媒可能很难有代入感。最近国内的《中国奇谭》动漫引起了热议,其中的关于圈子的故事就让笔者颇有感触。
至于为什么归国科研人员产出更多,其背后原因不是一篇新闻稿可以说得清的,需要更深入的调研和科学分析。小编在这里分享一些个人的观察,不是想以偏概全,而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和讨论。归国的海外博士一般有两种情况,一部分人进入公立体系,如公立大学或国有研究所等;一部分人进入私立机构(如,中外合作大学或研究机构)或自己创业。在公立院校,不管是海归人才还是本土人才,都会面临类似“非升即走”的严酷筛选机制。例如,上海某知名公立大学的筛选机制就是新入职的教研人员要在3年内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年内要拿到至少一个青年基金外加一个面上基金,俗称“一青一面”。在这种筛选机制下,青椒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努力争取在科研产出方面高质和高产,相信在小编不了解的私立机构或个人创业里面,该情况也会客观存在。中国的确是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基金,但这些基金并不是没有门槛的,想要跨过门槛获得基金,需要的是实打实的科研实力,其中科研产出是证明科研实力的一大客观依据。
2022年3月12日北京发布出版了最新修订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基本法,也是我国唯一一部以“进步”为名的法律,通过修订,将基础研究放到了总则之后第二章的重要位置,可见我国对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而基础研究的担当者,大多数是年轻有才华的科研学者,是我国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致力于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科研氛围,支持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并特别提出减轻科研人员项目申报、材料报送、经费报销等方面的负担。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吸引人才归国的一方面因素吧,毕竟那些海外归国人才,大部分也是我们真金白银从小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所以,外媒看到的只是科研基金、科研产出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而数字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值得我们深思。以上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由于篇幅限制,也无法全面解读,欢迎大家延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