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可能导致拒稿的科研写作错误

5个可能导致拒稿的科研写作错误

学术论文投稿过程中,每一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顺利被接收发表。或者为了顺利地博士毕业、或者为了顺利地拿到工作合同、或者为了顺利地职称提升、或者为了顺利地拿到基金资助、或者为了将自己的发现与他人分享,等等。

由于每一位作者在发表论文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目的”,也因此,有很多时候,作者在论文撰写投稿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而导致论文被拒稿,或者发表后被撤稿。在这里,我想简单地介绍以下几种需要注意的情况。

1)未引用领域内重要参考文献。之所以把参考文献放在第一条,因为一篇论文的绝大部分参考文献出现在前言介绍部分。每一个研究领域,每年都会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有些领域每年可能发表几百甚至上千篇论文。在撰写的一篇研究性学术论文中,通常引文数量会小于一定数量,有很多期刊要求研究性论文引文数量少于60条,有一些是30条。在这个时候,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进行关联,在引用某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同时,最好将本领域内的主要综述性论文进行引用,这样就可以间接引用了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另外,在很多人的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是10年以前的论文,对近年的成果没有引用。在这种情况下,评审专家可能会认为该报道的研究领域过旧,没有创新性,这样也有可能直接导致拒稿。在这方面,有些期刊明确要求引用参考文献的50%必须为近3年的论文。

2)实验步骤描述不完整。很多人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都认为结果漂亮才是最好的。也因此,他们会忽视或者不重视实验研究步骤的描述。审稿人在遇到这类稿件的时候,很容易给出“研究结果是非常好,但是由于实验研究步骤描述不清楚,对他们的结果感到不能让人信服”。如果遇到“善良”的审稿人,他可能让作者进行修改。如果遇到审稿人“太忙”,则稿件可能直接被拒稿。原因很简单,任何人的实验结果都是基于实验步骤正确的前提。如果实验步骤不对,研究结果再“漂亮”,也是不“成立”的。

3)实验结果的过度“加工”。研究论文之所以能够发表,是因为作者的研究结果中存在很多以前没有做过或者发现过的现象或者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研究都能够得到好的结果。也因此,很多人为了论文能够“发表”,在研究结果中进行过度“加工”。第一种类型:直接修改研究结果。通过修改后,所有的实验结果都非常的漂亮,以达到骗过审稿人。第二种类型:直接应用他人的研究结果。有时候,作者没有做出好的结果,但是,发现他人的研究领域与自己相似,也因此直接将他人的研究结果占为“己有”。或者将他人的英文成果修改为其他语言发表,或者将其他语言的论文修改为英文论文发表。第三种类型:“挑选”结果。在一个实验结果中,存在部分为阳性结果,部分为阴性结果。为了能够发表,只说阳性或者只说阴性部分结果。很显然上述三种情况如果被发现,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4)研究结果讨论不深入。经常评审一些论文,研究结果是不错,但是,就论文撰写而言像是实验报告,而不是研究论文。因为,论文只描述他们的实验发现,而不证明他们的发现是可靠的,也不说明他们的发现对该领域是否有重要意义。很显然,这样的论文容易被认为理论深度不足而拒稿。通常情况下,一篇好的论文,讨论部分应该占到论文的三分之一篇幅。

5)研究结论不成立。正常情况下,研究结论应该只说研究结果和结果讨论中出现的事情。然而,有一些作者将很多非本文的研究结果罗列进结论中,让人造成误解。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很多人的研究结论与论文摘要重复。这种论文是不能接受的,应该予以重视。

上述5个问题,简单地概括了一篇论文中前言、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讨论、结论五个部分容易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一篇论文被拒稿,或者被认为学术不端。因此,作者应该予以重视,使自己的研究能够顺利发表。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Found this useful?

If so, share it with your fellow researchers

该话题属于拒稿阶段

大部分的研究人员在科研生涯中,都会遇到期刊拒稿。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拒稿?了解期刊拒稿的原因,如果你不想被拒,又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