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审稿人,我为什么拒掉这些论文?

作为审稿人,我为什么拒掉这些论文?

最近两个礼拜,我连续建议期刊拒掉三篇稿件。不是我太挑剔,而是有一些问题真是不推荐拒稿,都对不起出版社。下面谈谈我拒掉的三篇稿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将来大家避免稿件被拒应该是有些帮助的。

1)论文题目雷同。这篇稿件是我自己作为学术编辑直接拒稿的稿件。当收到出版社邀请处理该稿件的时候,初看了一下稿件,感觉写的还可以。计划过两天空出时间,就送外审。然而,就在一会之后,出版社写邮件提醒,让我注意该作者之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他们认为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看了这封邮件后,我加速了这篇稿件的处理。就两篇论文而言,题目只有一个单词不一样。下面是两篇论文题目的模式:

  • 第一篇论文:《高温合金中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二篇论文:《高温合金中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作者可以说两篇论文不是一稿多投,确实,“钒”和“铌”为不同的材料。但是,在论文中,第一篇论文中出现过的公式,也出现在第二篇论文中。第二篇论文中增加什么样的图片与分析与第一篇论文几乎完全对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篇论文没有以参考文献出现在第二篇论文当中。对于这篇论文,我后来没有送外审,直接以创新不足为由拒稿了。

2)工作单位都写错。一篇论文中,要求一点错误都不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自己写论文,也经常被人批得一塌糊涂,让补充这种分析,那种分析。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母语为非英语的研究人员,英文论文中出现一些语法错误也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格式和问题,我认为还是需要注意的。至少要让审稿人觉得作者用心写了这篇论文。显然,如果一篇论文,“第三行”的单位都出错的话,会让人产生拒稿冲动的。下面是第二篇论文中出现的让我苦笑不得的问题:

  • 卧龙岗大学,机械、材料、机电学院,澳大利亚
  • 理学院,卧龙岗大学,澳大利亚

通常情况下,还经常看见的错误有以下:

  • 图 3-18 描述了不同变形温度下材料的组织特征。(论文中,只有图 1、2、3)
  • 在过去20年里面,这种合金的力学性能已经得到了大幅改进[99-105]。(论文参考文献只有18条)
  • 张三 [10] 对大变形金属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参考文献中根本就不存在张三)
  • Si [12] 对大变形金属行为进行了研究。(参考文献中,写成了 Si L., et al. 而实际上作者应该为 Li S., et al.)

以上这些错误,不只是让评审人觉得作者没有认真撰写论文,而且,会觉得很多东西是从别的文件中直接拷贝过来。

3)研究内容没有衔接。正常情况下,一篇论文包含前言、实验设计、研究结果、讨论、结论几个部分。而这几个部分都是围绕一条主线进行讨论的。如果题目是《高温合金中钒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应该在前言中描述高温合金的主要应用、主要合金元素。然后介绍为什么要研究钒对高温合金性能的影响。再接着介绍如何进行实验,发现了那些现象和结论。然而今天刚刚拒掉的那篇论文,研究内容较多,但是基本上每个小节都在做不同的事情。围绕每一个小节,如果做深入了,都可以单独成文。但是,作者可能是为了“篇幅长度”,强行把他们拼凑在一起,让人感觉逻辑混乱。

一篇论文,不是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写的越长越体现出水平。如果为了写长一些,而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强塞进一篇论文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最终导致拒稿。

4)研究结果张冠李戴。科技论文和博文最大的差别就是存在一定的科技词汇和专业常识。然而,如果一篇论文中出现常识性错误,是很容易让审稿人产生拒稿念头的。以我们专业为例,有工程应力-工程应变曲线,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两者是有一定共性的,但是,两者又不是同一个事物。如果把工程应力-工程应变曲线写成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这就是常识性错误,张冠李戴了。

作为论文审稿人,都不想拒绝一篇稿件,确实,大家都知道一篇论文承载着很多梦想。但是,如果作者不认真的话,评审人也是会不认账的。如果出现上面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作者不应该怪审稿人太严,而应该怪自己太匆忙。

【本文作者为《意得辑专家视点》客座作家喻海良,上篇与我们分享的好文为:5个可能导致拒稿的科研写作错误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Found this useful?

If so, share it with your fellow researchers

该话题属于拒稿阶段

大部分的研究人员在科研生涯中,都会遇到期刊拒稿。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拒稿?了解期刊拒稿的原因,如果你不想被拒,又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