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主编们亲身分享的苦恼
这次 10.1 长假,很多人都在路上和景区拥挤。我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开会,为新创刊的《植物表型组学》英文期刊约稿。在会上遇到 Victor Sadras 教授,他是 Field Crop Research (IF: 3.127) 的主编。 FCR 是农学领域很高的期刊。我问他做主编的感受和烦恼。 他说他有两个主要烦恼。
一是年总稿量(1500 篇左右)的一半来自中国,但水平参差不齐,处理这些稿件花费相当多的时间。
第二个烦恼是审稿人越来越难找,“拒审率”很高。这个烦恼现在几乎每个办刊人都是一样。我是深有同感!最近我们《园艺研究》的一篇稿子,邀请了五轮,每轮三个,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审稿。这一拖就是 2-3 个月。主编、副主编辛苦了几个月,无功而返!疲劳、无耐、什么情绪都有。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这也编辑和编辑部增加了好多工作量,毫无疑问大大推迟了审稿进度。这种情况一是让作者焦虑。作者常常来邮件,在国内甚至微信、电话催问审稿进度。抱怨进程太慢。他们往往不知道其中的苦恼。二是让期刊编辑焦虑,期刊的审稿速度也是作者投稿时优先考虑的一个因素。现在期刊很多,稿源也很多,但好的稿源总是期刊追逐和竞争的对象。服务好作者是期刊的天职。可接受的审稿速度会帮助期刊吸引到优秀稿源—至少在同等水平的期刊范围。
如何从这两个烦恼中解除出来?
我的做法是,主编和副主编提高拒稿率,语言太差的,拒;重复率太高的,拒;格式不对的,拒;不够水平的,拒!这样大家都减少痛苦。
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审稿人,我们希望副主编一次就邀请 4-5 个人,最后有两个接受的概率就会大很多。找不到审稿人的稿件,主编、副主编就得亲自做审稿人。最后一关,主编得亲自裁决,这对于独立办刊的主编来说要容易的多。
给作者的建议:
- 投稿的稿件一定是自己最满意的。要依照投稿期刊的水平,尽量修改到最完美。不仅是学术方面,语言也一样,还有一定要符合期刊的投稿要求。设想一下:如果你自己都觉得不满意,不完美,你能指望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会对你大发慈悲?手下留情?除非是“野鸡”敛财期刊,你想蒙混过关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 利用好推荐审稿人。很多期刊在投稿系统里邀请投稿人推荐审稿人。但作者要注意要好好利用。我常常看到国内的作者常常会推荐自己认识的人,很多甚至有合作、师生、同门师兄弟妹关系,这样的审稿人我都不会采用,所以事实上推荐的审稿人被浪费了。这样的审稿人给主编和编辑的印象是,你想滥用审稿人推荐权利,或者希望审稿人手下留情。这正是国内办刊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人情审稿。这也是学术规范不许可的。我建议作者从 WoS 里找一些和你做的内容相近的作者,发文影响因子差不多的或略低的作者。最好不要推荐国内的人,或最多推荐一个。而且推荐的人不要和你有利益相关,既避免 COI (conflict of interest), 这是学术自律的问题。推荐有 COI 的审稿人往往会让期刊更觉得可疑,结果是适得其反!对国内的作者,我基本不采用作者推荐的国内审稿人。
- 当你要审稿国内同行的稿子,也应该和审任何稿件一样,一视同仁。国内审稿人也要建立审稿信誉。一部分不认真的审稿人毁了整个群体的信誉。有些国内同事,我也常常邀请审稿,但大部分是审国外稿件。有信誉的当然也会审国内的稿件。
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我们也在设法做审稿人培训。找到时间和有兴趣的审稿人,成了另一个挑战。争取 2019 年举办两场。
程宗明,2018 年 10 月 5 日,初稿于阿德莱德,澳大利亚。10 月 8 号发表于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
【本文转载自程宗明于 2018 年 10 月 8 日发表的科学网博客(原文在此),意得辑专家视点经授权进行转载。】